即时新闻

留住生态“好山水” 端稳小康“金饭碗”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14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李晓旭、莫谨榕、温建敏、程行欢、张爱丽

     经过治理,深圳茅洲河河岸湿地开阔、碧道延伸,从“墨汁河”变成了“生态河”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连樟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 温建敏 摄

     茅洲河水质已完全可以满足水上运动项目开展需求 视觉中国供图

     深圳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 王磊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莫谨榕 温建敏 程行欢 张爱丽  

  走在深圳茅洲河下游的燕罗湿地公园,湿地水质清澈、鱼戏莲叶间,水岸繁花绽放、草木葱郁;附近的河面上,皮划艇基地的运动员轻快地划艇而过;岸边居民悠闲地散步,一派宜人的岭南水乡风情。难以想象,这里曾是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近年来,广东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个个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支撑的“破茧成蝶”故事,正在广东各地发生。

  

  茅洲河焕发生机摆脱“臭”名

  

  “2010年,我刚搬进众和花园,离茅洲河只有100米左右,每天打开窗户扑鼻而来的都是臭味。”在深圳茅洲河周边生活多年的郑女士说,茅洲河河道里的底泥曾经像柏油一样稠,里面全是垃圾。近日,记者重访茅洲河流域,发现茅洲河两岸湿地开阔,碧道延伸,生态日渐恢复,昔日黑臭的茅洲河重新焕发生机。

  茅洲河地跨深圳、东莞两市,干流全长31.3公里,全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是深圳的母亲河。过去城市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工厂聚集在茅洲河两岸,生活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河水连续多年水质为劣Ⅴ类,曾一度 “臭”名远扬。

  2016年,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EPC项目全面启动,以流域为单元将治水项目整体打包,形成“央企+地方”的“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新模式。高峰时期,流域内一线施工人员3万多人、施工作业面1200多个,创造了最高单日敷设管网4.18公里、单周敷设24.1公里的国内记录。

  “原来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排入雨水管道;现在每栋楼的楼顶设一条专门的管道收集雨水,原来每户的雨水管改为污水管。”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茅洲河治理坚定不移推行全流域雨污分流,逐个小区、逐栋楼宇、逐条管网排查改造。据悉,2016年以来,茅洲河治水投入344亿元,新建污水管网2008公里。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2628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1万吨,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2019年11月起,茅洲河共和村断面稳定在Ⅴ类以上,近6个月来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深圳40个黑臭水体和304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深圳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在此落户,停办多年的龙舟赛重新开赛,茅洲河治理成效被央视《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美丽中国》等纪录片收录,曾经人人避之不及的“墨汁河”成为市民络绎不绝的“生态河”。

  

  贫困村紧抓生态幸福升级

  

  汽车在新修的山路上行驶,进山约40分钟后,一大片三面环山的开阔土地上,绿色草木与多彩花海包围的徽派建筑群映入眼帘。这里是曾经的贫困村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现在已经“蝶变”成花园般的幸福村庄。

  在连樟村村委正对面的广场旁,是去年刚刚由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转型升级成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上岗的员工是经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新型农民,种植的作物是具备高附加值的水果产品。村委旁引进的一条玩具装配加工线,目前吸收了1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离示范园与玩具加工厂不远处的乡村振兴学院,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各种脱贫攻坚的好点子在这里碰撞产生。

  上述区域是连樟村的核心地带,勾勒出一个乡村脱贫振兴的轨迹:在五年前,这里是一个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000元的村庄,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有贫困户54户130人;如今在坚持党建的引领下,这里铺就了一条造血功能强的致富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也在实践中彰显成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兴起,增加了连樟村村民发展的底气。火龙果种植户陆国迎以此为契机,在自家楼顶竖起了“国迎农庄”招牌,扩建了农家乐。他说:“到我家采摘和用餐的游客每天上百人,收入多的时候一天有两三千元。”村民谢万娣则在村道边上支起了蓝布棚摊档,卖起蜂蜜、菜干、竹笋等土特产。守着档口,谢万娣节假日时一天能营收两三百元。

  据介绍,连樟村为推动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农民增收和谐统一,进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设,积极谋划村史馆建设,挖掘客家围屋等地域文化特色,活化运用到村庄规划建设当中,形成“连樟”乡村文化品牌。

  

  治污染狠下功夫造福百姓

  

  在练江支流峡山大溪畔的汕头市潮南区桃陈社区,宁静秀美的村落依水而居。走进村民的家里,院子里新修葺的排污口已成为每家每户的标配。它们背后连接的是庞大的排污管网,通过将居民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统一排放,从源头上根治生活污水对练江的污染。

  “以前,雨水、污水都直接排到河里去,现在我们的污水不会乱倒,居住环境更好了,大溪也更清澈了,练江整治是造福民生、造福后代的民心工程。”桃陈社区居民陈辉(化名)说。

  从雨污合流到泾渭分明,桃陈社区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工作如此高效,源自全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打赢练江治理“翻身仗”的决心和共识。

  “从传统农民变身新型职业农民,我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很幸福、很满足!”清远连樟村居民陆国建夫妻俩,在村内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免费学习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学成后负责园内4号大棚樱桃番茄的日常管理工作,夫妇二人每个月收入超过6000元,比过去增长了近十倍。和陆国建一起在园区里工作的有16名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和劳务工资的双重收益,也告别了传统耕作模式,正在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茅洲河以前被老百姓形容是掩鼻而走、背水而居、闭窗而眠,而现在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 、宝安区总河长、茅洲河(宝安段)区级河长姚任说。

  生态环境好了,群众幸福感提升了。深圳茅洲河沿岸居民组建了“银河护卫队”“跑团”“骑团”“青春护河队”“儿童义工队”等一批志愿团体,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81岁的郭阿婆是“银河护卫队”里年龄最大的成员。郭阿婆说:“我们每天早晚都会出来转一转,活动一下筋骨,顺便发挥余热,有垃圾就拾起来,看到一些不好的行为主动劝一劝。”

  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居民蔡亦佳也感受很深,每天沿着茅洲河河岸跑步,她对这座城市有深深的眷恋,“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美,绿色发展理念是民心所向”。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开发自然以及与自然的一系列活动中,能够有意识地保护自然,努力营造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竭力建设美好生态体系和良好生态环境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总和。

  

  数说小康  

  

  ●2019年,广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9.7%,细微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6.9%。全省饮用水水源水质良好, 21个地级以上市的79个在用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97.5%。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8.59%,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和成交额位居全国第一。

  

  群众心声   

  

  经过治理的茅洲河水更清、景更美,周边的居民平时可以在公园休闲散步,老人家有了锻炼的地方,小朋友有了玩耍的场所,生态环境更好了,小康生活就有了保障。

  ——深圳塘下涌社区居民郑彩娟

  

  眼睛看到的是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耳朵听到的是清脆鸟鸣和悠扬歌声,这是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持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深圳市居民韩女士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  璇 林如敏

  统  筹/温建敏 莫谨榕   设计统筹/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