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全省首个!韶关被列为广东扶贫资产管理示范试点市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14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张文、沈明礼、杨浩锐、刘佳

     韶关南雄主田镇百香果助力贫困户脱贫 董子龙 摄

     硕果累累的阳光玫瑰葡萄(图片由韶关市扶贫办提供)

     韶关始兴乡村田园风光 邓斌 摄

  

  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沈明礼 杨浩锐 刘佳 

  

  7月10日,广东省扶贫办批复同意将韶关市列为广东省扶贫资产管理示范试点市;同时将南雄市列为广东省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示范试点县。两项示范试点期均暂定至2022年6月30日止。

  近年来,韶关市积极探索加强扶贫资金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截至今年4月,韶关全市278个省定贫困村和33008户84454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尤其是在扶贫资产管理方面,韶关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出台市一级管理文件,全域规范和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涌现出南雄、翁源、仁化等各具特色、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截至今年5月底,韶关市2016年以来投入各类精准扶贫资金30.37亿元,形成扶贫资产22.93亿元,现已完成确权12.91亿元。

  日前召开的2020年韶关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6·30”活动十周年总结大会公布信息显示,韶关市脱贫攻坚工作再创佳绩,2019年度省级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排在全省综合评价“好”的12个地级市第一名,2019年度韶关市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增量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名列全省第一。

  目前,韶关市正集结最强力量、鼓足最大干劲、保持最硬作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韶关在全省率先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韶关地处粤北山区,粤湘赣三省交界地带。因种种原因,韶关经济实力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有差距,脱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韶关全市有省定贫困村278个,占全省的12.2%,有贫困人口33008户84454人,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聚焦分散贫困人口、特殊贫困群体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着力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探索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扶贫工作多年来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好”等次,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韶关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六个一批”“七个机制”帮扶举措得到全面贯彻,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格局总体形成。

  韶关市克服区位、市场、资源等不利因素,在全省率先完成现行标准下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2018年、2019年三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居榜首,一大批经验做法得到中央和省级层面推广,其中“三个在先”党建扶贫工作机制成为全省经验,2018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在南雄召开现场会推广该经验;今年6月,韶关市代表广东在全国扶贫资金管理培训会上作典型发言;结合乡村产业振兴,连片打造的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韶关靓丽名片;韶关市还创新“五访十问”访贫问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19年,韶关市实现了贫困户教育补助发放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低保兜底率等八个100%。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韶关全市所有贫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11.4元,比2018年增长9.01%;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46.6元,比2018年增长16.29%。截至今年4月底,韶关市278个省定贫困村和33008户84454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这也标志着韶关在全省率先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率先出台市一级管理文件加强扶贫资产管理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来,韶关市在全省市一级率先出台《韶关市扶贫项目及资产管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通过抓点带面,动员部署,督促落实,有效加快了全市“上下结合,两线推进”资金资产清产核资确权登记管理的改革步伐。

  今年6月,韶关市向广东省扶贫办申请创建广东省扶贫资产管理示范试点市,南雄市申请创建广东省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示范县。7月10日,省扶贫办批复同意将韶关市列为广东省扶贫资产管理示范试点市,将南雄市列为广东省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示范试点县,示范试点期暂定至2022年6月30日止。

  记者采访获悉,按照“项目跟随规划走,资金跟随项目走,监管跟随资金走”的原则,韶关市近年来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取得良好效益。

  在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对有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的14个地级市2019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评价中,韶关市在2019年度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名列全省第一,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

  通过抓点带面,韶关市全面推进“上下结合,两线推进”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管理改革步伐,以管好用好扶贫资产为切入点,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扶贫资金形成优质扶贫资产,有力推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探索出了一条扶贫项目安全可控、扶贫资产保值增值之路,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和好评。

  韶关市在扶贫资产“是谁的、怎么管、怎么分、谁监管”等方面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细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确保扶贫资产不流失;有序推进扶贫资产运营,确保扶贫资产不漏项;优化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确保资产效益最大化;深化资产与产业融合,确保衔接乡村振兴不虚化;全程管护扶贫资产,确保扶贫资产监管不落空。

  扶贫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确权登记是重点难点,也是突破口。为此,韶关市全面梳理2009年扶贫“双到”以来扶贫资金投入、产业扶贫项目等情况,建立县、镇、村三级扶贫资产台账,对历年来形成的扶贫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确权登记入账,明确每项扶贫资产的资金来源和数量、建设内容等基础信息,按项目统筹实施主体逐一明确扶贫资产的产权归属。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韶关全市2016年以来投入各类精准扶贫资金30.37亿元,形成扶贫资产22.93亿元,现已完成新时期精准扶贫5614个扶贫项目共计12.91亿元扶贫资产的确权,其中经营性项目7.03亿元,公益性项目5.7亿元,到户类项目0.18亿元。

  今年5月底,省扶贫办在韶关南雄市召开全省扶贫资产管理专题调研座谈会,充分肯定了韶关市在扶贫资产管理改革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务院扶贫办也选定韶关市在今年6月18日全国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管理培训班上作了先进典型发言。

  

  金融扶贫激发贫困户贫困村发展内生动力

  

  2017年以来,韶关市金融扶贫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为根本任务,以扶贫小额贷款为重要抓手,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让金融服务惠及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让贫困户门真真切切尝到甜头。

  截至2019年年底,韶关市各级金融部门对142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授信、授信总额42482.2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734笔、22576.8万元,其中2019年发放4548笔、15560.2万元,占全省当年增量的20%,排名全省第一。韶关市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占全市18486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36.5%,比2018年末提升25.3个百分点。

  韶关市通过充分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效应,探索“公司+基地+金融+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创新金融扶贫路子,推进贫困户与专业农业公司抱团发展,引导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与龙头企业合作,通过生猪托管代养、茶叶托管代种、山楂代种代销、蔬菜托管代种等方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53岁的沈秀妹是翁源县江尾镇江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和儿子因患有疾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重担一度压得她喘不过气来。2018年她在当地金融扶贫政策宣讲会上第一次听说“扶贫小额贷款”时,还觉得自己只会种地,即便贷到贴息资金也不知怎么用。银行客户经理充分了解她家生产生活情况后,鼓励她学习种植技术,扩大产能。

  最终,她通过贷来的2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农田从不到3亩增加至近15亩,稻谷、茄子、黄瓜和辣椒等农作物都成了增收致富的利器。去年通过出售农作物收入增加近5万元,沈秀妹将功劳归结于小额贷款,“多亏银行及时贷款,我们的生活才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翁源县是全国最大的兰花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兰花供应基地,当地活跃着一大批兰花种植企业。依托这一优势,当地金融机构大力推进“代种代养”,鼓励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委托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或龙头企业,进行托管式种养殖经营。仅江尾镇就有数十户贫困户通过“代种代养”实现脱贫增收。

  如今,仁化县安岗村、始兴县红梨村、翁源县连溪村等一个个省级贫困村实现蝶变,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南雄“稻香小龙虾”、乐昌酿酒葡萄、新丰奇异果等“一镇一业”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产增收;种粮大户叶昌东、养殖能手黄伟莲、菌菇种植能手张锡桶等帮扶对象变身“致富带头人”的故事,在粤北大地不断上演……

  

  趁势而上力争做到四个“走在前面”

  

  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韶关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6·30”活动十周年总结大会上强调,韶关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集结最强力量、鼓足最大干劲、保持最硬作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韶关市提出,趁势而上,依托乡村振兴之“势”,借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东风”,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成果,继续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加强县域统筹,推动扶贫产业与“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效衔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贫益贫能力。

  韶关市提出,继续在加强科技支撑、完善社会化服务、引导经营主体参与上下真功夫,让扶贫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让基层党支部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和永不走的工作队,力争做到四个“走在前面”:把“三个在先”机制用好发展好,在建立健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上走在前面;把扶贫资产转变成乡村振兴的基础性资产,在构建扶贫资产管理长效运营机制上走在前面;协调处理好经营主体、贫困户、农户和村集体各方利益关系,在建立扶贫产业利益联结长效机制上走在前面;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规划编制、政策设计、工作落实,在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走在前面。

  

  “三个在先”:发挥脱贫攻坚堡垒作用

  

  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实党建扶贫是关键。一个党员带动一群人,一个组织筑起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阵地上迎风飘扬——这已成为韶关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大亮点。

  韶关市通过实施“头雁”工程、健全运行机制等措施,在278个省定贫困村全面推广“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的村级党组织“三个在先”党建引领机制,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的叠加作用,全面增强贫困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去年3月,“三个在先”机制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创新工作案例并推广。

  “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韶关市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对脱贫攻坚的引领能力,推动党组织设置向最基层延伸、向面上覆盖,抓实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而“党组织决策在先”,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地位,有效解决农村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韶关市将147个贫困村党支部优化设置为党总支部,在村小组、扶贫产业上设立381个党支部,村级“三重一大”事项全部先经党组织研究同意,进一步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并在重大任务落实中锤炼村级党组织。

  韶关市在村级党组织建立包干制度,支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自然村,推动贫困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畜禽圈养、集中供水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9.12%、96.37%,贫困村全部成功创建干净整洁村。

  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是人,领头雁是党员干部。“党员作用发挥在先”,增强了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韶关市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作表率,示范带动贫困户坚定信心、勤劳致富。通过党员领岗、结对帮扶等模式,韶关市动员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项目406个,带动7476户贫困户增产增收。

  此外,韶关市还引导村党组织把农村破旧泥砖房“拆清用”工作变为提升组织力、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行动,示范带动全市拆除破旧泥砖房66.5万间、1639.2万平方米,拆出了安全宜居新环境、美丽乡村新风貌,拆出了农村发展新空间、党员干部好作风。

  

  “产业扶贫:激活乡村振兴发展的“源头活水”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始兴县顿岗镇周所村的一家葡萄园里,一串串通体翠绿的阳光玫瑰葡萄缀满枝头,犹如宝石。

  葡萄园主张海陆说,今年自己种了几十亩葡萄,其中十几亩阳光玫瑰葡萄半个月后即将成熟上市,因自家果园施有机肥,品质有保证,常常吸引大量珠三角地区客户过来采摘,届时果园又将迎来一波体验果园采摘的游客。此外张海陆还在葡萄园里套种西瓜,清甜可口的西瓜,同样能让游客们体验不一样的“采摘乐趣”。

  “进村体验采摘的游客比较多,也让我们看到了商机。把旅游引进村,给我们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增加了信心。”韶关市税务局驻周所村第一书记陈邵芝表示,旅游进村、文化进村、产业进村是驻村工作队的目标,“我们会继续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的支柱,提高产业扶贫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带动乡亲们保护‘胜利果实’,确保‘脱贫不返贫’。”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韶关市生态环境优良,农业基础厚实,近年来韶关市以优质稻、蔬菜、竹子、水果、畜禽、优质鱼等6大产品为主导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花卉、蚕桑、黄烟等6大产品为特色产业,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扩张和配套需求,努力形成与大湾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格局,迸发出强劲的农产品市场活力。

  通过坚持“六个一批”“七个机制”,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韶关市大力发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先后建立葡萄、小龙虾、食用菌、花卉、茶叶、生态禽畜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基地,引导各地持续推进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有效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产增收。

  目前,韶关全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27万个,产业项目收益2.37亿元,带动贫困户1.26万户、4.59万人增收。全市已建立乐昌市香芋产业园、南雄市丝苗米产业园、仁化柑橘产业园等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10个县(市、区)实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其中翁源兰花产业园已纳入国家园区创建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