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 很难想象,有一天,你的人脸信息会被人卖掉,作价5毛钱。而这带给你的困扰或许是一生的,除非你去“换脸”。如今这一切正在变成现实。有报道显示,一些电商平台正以0.5元一份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脸数据,与此同时,帮助不法分子将照片活化的工具和教程也仅仅售卖35元。记者通过调查,证实了这个黑色产业链的存在。在一些QQ群里,3元钱就能买到用户的详细身份信息和人脸照片。 貌似高大上的人脸识别,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BUG。而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此前一段时间,各方曾一度不遗余力地将之大肆推广。事后回看,我们不禁要问,对于这项极不成熟、极不完善的技术,相关的场景化应用是否太过草率、太过操之过急?最新披露的案例显示,冒用人脸骗过验证并非难事。大量“人脸信息”在黑市交易,这不只是简单的“个人信息泄露”,而是对公民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实际情况是,只要有一张对应着身份信息的照片,辅以“照片活化”的工具和教程,就可以骗过不少人脸验证系统。真正可怕的一点在于,有关的“人脸活化软件”使用门槛越来越低,堪称是傻瓜式操作。这意味着但凡存在主观恶意,稍加钻研之后几乎人人都可以冒用他人人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然印证了一种技术路径、应用生态的全面崩塌,这是系统性风险,而非个别的、偶然的“缺陷”。 相比于身份证号、消费记录、信贷流水等类型的个人信息,“人脸信息”无疑要敏感得多,其泄露的后果也要严重许多。人脸被冒用,支付、网贷、门禁等,完全处于不设防的裸奔状态。理论上,莫名其妙背上一笔贷款、陌生人悄无声息闯入家门都是可能之事。人脸信息验证,不同于密码验证等方式,前者的“生物特征数据”具有固定性、永久性,改密码容易,要“换脸”难于登天。一旦人脸信息丢失,将终身置于不确定风险之中。 底层技术太落后,应用铺开推广太快,目前所谓“人脸识别”客观上已经成为潜在高危系统。为此求解,寄希望于从源头切断“人脸信息”外泄和倒卖无疑难度极大。当下最切实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是尽快推进技术突破,加速人脸识别从“物理识别”到“活体识别”的进化;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用户负责的商业道德,尽量收束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或者说健全动态加密等辅助交叉验证功能…… 直面风险,防患未然。在人脸验证技术真正成熟之前,不论是个体用户还是机构商家,还是不妨等一等,审慎再审慎。
-
即时新闻
安全性堪忧的“人脸识别”推广应审慎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23日
版次:A09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