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因在疫情期间“寸步难行”才想起办身份证,获广州民警暖心帮忙

23年来,他首次有了户口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28日        版次:A01G    栏目:    作者:付怡、张伟涛、张毅涛

     小叶拿到身份证

  羊城晚报记者 付怡 通讯员 张伟涛 张毅涛

  

  近日,市民李先生(化名)带着儿子小叶(化名)来到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送上绣着“思民生解民困 做实事暖民心”和“尽心尽责办实事 为民解忧暖人心”字样的两面锦旗。这源自今年初小叶的一次求助,疫情发生后,23岁的他因一直没有户口,在生活中几乎“寸步难行”。在海珠区公安分局民警帮助下,小叶终于在海珠区公安分局综合办证大厅顺利办理了入户。23年来,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小伙疫情期间“寸步难行”

  

  今年年初,小叶来到广州市人民来访接待大厅,反映其20多年来一直没有办理过户口登记、没有身份证,希望政府协助解决。由于小叶称其父亲户籍在海珠区,该事项转到了海珠区公安分局。

  海珠区公安分局综合办证大厅工作人员向小叶了解了基本情况。原来小叶从出生以来一直没有办理过户口登记,他本人也没把这当回事。直到今年年初,疫情发生后,小叶发现因为没有身份证,无法申请到“健康码”,生活中“寸步难行”,这才向政府求助。

  小叶在电话中略带哭腔对民警说:“帮我办一张身份证吧。没有身份证,我就没有‘健康码’,买不了口罩,不给进市场买菜,现在连公交车都坐不了啦……帮帮我吧。”

  要办理户口,小叶却几乎不能提供任何证明材料,难度相当大。小叶自小由父亲抚养,在他记忆里,父亲和亲友从未提起自己生母的情况。年幼时,小叶曾问过“妈妈为什么不在家”,但父亲和家人闭口不提。后来,小叶十几岁辍了学,从此与父亲、家庭断绝了联系。

  按照相关规定,小叶这样的特殊情况要办理入户登记,须提供卫计部门核发的《出生医学证明》。如确实无法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公安机关户口登记部门可向卫计部门委托机构调查核实后,根据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的书面申请,凭父母双方或一方的户籍证明、亲子鉴定意见以及3名以上证人证言的调查报告办理户口登记。

  民警找到了小叶父亲李先生,希望他能帮助联系小叶生母。但李先生表示自己找不到小叶生母。民警提出可为父子俩联系专门机构做亲子鉴定,补办只有父亲单方信息的《出生医学证明》,结合能反映小叶成长轨迹的材料以及相关证明,也能办理入户。

  李先生同意与小叶做亲子鉴定,但对小叶的成长经历却不愿过多提及。通过与李先生、小叶深入接触,民警发现,这对父子由于多年不联系,关系十分冷淡。

  

  民警帮父子俩解除多年心结

  

  民警意识到,只有帮父子俩恢复正常关系,接下来的调查走访和取证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在与小叶的日常接触中,民警发现,小叶因为居无定所,长期生活不规律,年纪轻轻就患了胃病。民警帮他做了合理膳食和保健的方案,每天提醒他按时用餐、规律生活。民警的循循善诱,让小叶慢慢理解了父亲和家人,渐渐放下了对父亲的抵触情绪。不久,小叶主动给父亲发了信息:“老窦(爸爸),你要保重身体。”

  看到儿子十几年来第一次发来表达关心的短信,李先生对民警说:“阿仔(儿子)懂事了。”

  在民警帮助下,父子俩多年的隔阂逐渐消除了。考虑到李先生和小叶的经济状况,民警联系了多家鉴定机构,经过对比,挑选了收费相对低廉的机构供他们选择。李先生带着儿子做了亲子鉴定。接下来,李先生开始努力回忆曾经带着儿子在广州生活过的地方,积极提供以前相熟的邻居信息。

  

  多方走访民警终于备齐材料

  

  根据李先生提供的信息,民警多次到海珠区、越秀区父子俩曾一起居住生活过的街道社区,寻访当年与父子俩相熟的人士调查取证。

  由于时隔久远,父子俩当年居住的地方大多物是人非,加上疫情防控,寻访调查工作困难重重。但民警坚持不懈奔波于各个街道居委和属地派出所之间,最终,在越秀区珠光街找到了认识父子俩的街坊,取得了街道居委开具的相关证明。

  与此同时,民警也在小叶曾就读过的学校的配合下,查找到了他当年的学籍资料。

  备齐相关证明材料后,民警立即来到卫计部门,详细说明了小叶的情况。卫计部门考虑到小叶的特殊经历,决定为其特事特办,加急审批通过。

  6月3日,小叶在民警陪同下来到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拿到了自己的《出生医学证明》。两周后,小叶在海珠区公安分局综合办证大厅顺利办理了入户,并从民警手上接过自己的居民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