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卫东(左)走访贫困户 |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图/受访者提供 七月盛夏,广东清远英德市大站镇大塘村,莲叶接天,黄皮果香溢满乡村。一年多前,56岁的罗卫东来到这里,任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驻大塘村第一书记。 一年多来,他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修水渠、修村道,带动贫困户养鸡、种莲藕、种黄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底,全村74户贫困户均达脱贫标准;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7664元提升到27463.35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由不足2万元提高到8万多元。 全面调研后开展全面帮扶 2016年4月,广东省委政法委开始对口帮扶省定贫困村——大塘村。 大塘村是北江的蓄洪区,位于北江与滃江交汇处的冲积平原上,易旱易涝,面积3.9平方公里,下辖19个自然村,共780户3495人。其中,相对贫困户74户206人。 进到村子第一件事,罗卫东就对大塘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决定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等方面开展全面帮扶。 大塘村农田海拔比北江大堤低3米左右,北江一涨水,洪水就容易倒灌进村;旱季村内用水又成难题。罗卫东告诉记者,去年,工作组投入40万元将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灌渠进行了修缮。同时,从滃江长湖水库引水,新建了一条4km长的北灌渠,解决旱季用水问题。去年以来,工作组还拓宽了村里的两条主干道,加装近100盏太阳能路灯。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村道不仅硬化,还亮化、美化了。 乡村脱贫兴旺,最根本要靠产业发展。在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组的带领下,大塘村原本饱受水患困扰的水淹田变成了80亩风光旖旎的荷塘,长起了莲藕。贫困户吴文三承包了5亩莲藕种植,每年可以增加收入5万元,再打打散工,家里的贫困状况很快改观。2019年,村里还举办了首届莲藕节。这片荷塘,为村民们带来财富,还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 扶贫要“用心、用情、用智” 来到大塘村后,罗卫东留意到,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有黄皮树。为此,他专门请教“扶友”,驱车360公里到云浮郁南取经,引进当地优质黄皮树种,在村内发动贫困户种植黄皮近2000棵,还带动其他村民种植黄皮1000多棵。“今天栽下黄皮树,来年结出致富果。”他笑道。 传统农业种养之外,工作组还入股英德卓佳玩具有限公司项目和广东平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限公司发展灵芝种植,每年可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增收约3500元/户;莲藕塘项目和省委政法委自筹资金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也可为贫困户增加收益约700元/户。去年,省委政法委还自筹资金200万元入股英德白石窑水电厂,将大大增加村集体收入。 “通过我们的持续投入,我们村变漂亮了,道路好走了,路灯亮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罗卫东说。 从机关到基层,跟行政事务和文稿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罗卫东,学会了如何跟农民打交道。“我们在基层工作,一定要用心、用情、用智。”他说。 一要用心。要不忘初心,有责任感、使命感,要用心去想办法帮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二要用情。要对农民兄弟投入真感情。“如果没有这份情,你在村里可能就待不下去,农家的板凳就坐不下去,那杯村民的茶你可能也喝不下去。” 三要用智。围绕脱贫攻坚硬指标、硬任务,要多想办法。如通过奖补的办法鼓励农民“种得多奖得多”;组织电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冬瓜种植、黄皮种植等培训,提高智慧农业种植水平;设立大塘村“圆梦奖教奖学助学基金”;加强法制治建设,打造“平安村”等。 村子虽摘帽,帮扶仍在继续 2019年底,大塘村正式脱掉“贫困帽”。如何让大塘村发展得更好?工作组已经做好了一套详细的方案。 今年4月,省委政法委自筹资金70万元为大塘村申请注册了英德市振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了个黑马鹅养殖场,预计年产约4万只,一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收入约20万元。罗卫东告诉记者,该项目签订了15年合约,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进行“订单式”养殖,实现从鹅的养殖到餐桌“一条龙”,同时也能把大塘村的有机蔬菜带到珠三角市场。 今年6月,一场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塘村,包括村里的80亩荷塘。罗卫东告诉记者,荷塘的莲藕正在恢复中,工作队已经联系好了销售渠道,尽量减少水灾影响。 如今的大塘村,不仅摘掉了“贫困帽”,村两委班子也在焕发新生机。村党总支部书记胡志娣连续两年当选英德市“十佳头雁”。“村两委干部中,有四个大学生,其中两个是90后。”罗卫东说。 “人生能参与国家脱贫攻坚战这一重大战役,尤其这一年多能亲身经历、看到大塘村的变化,我非常欣慰也感到非常光荣。我不会忘记这个自己工作过、战斗过的村子,希望大塘村的未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变得越来越好!”罗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