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枫杰曾经荣获“南粤工匠”荣誉称号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
开栏语 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没有一流的制造。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当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词。作为制造大省的广东,历来重视技术人才培养。目前,广东技能人才总量、高技能人才总量均居全国第一。 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广东正全面推进“广东技工”工程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让“广东技工”工程引领职业发展新时尚。本报聚焦技能人才成长,推出《广东技工·匠心传承》系列报道,希望通过讲述技能人才的成长故事,窥见“广东技工”工程与广东制造的发展变化。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实习生 付迎红 “工匠精神关键在于传承,将最精的工艺与经验传承下去,才能不断推向新高度。”今年24岁的黄枫杰,刚刚毕业两年,但已经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2017年,黄枫杰斩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下称“世赛”)原型制作项目中国首金。随后,他成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指导两名学生参加第45届世赛。今年,他又带领3名选手,包揽了第一届广东省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前三。最近,他正为年底的全国技能大赛及明年的世赛做准备。 用技术走出别样人生路 1996年出生的雷州小伙黄枫杰,受到爷爷和叔辈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动手操作。16岁那年,即将中考的他选择学习技术。“我想用技术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黄枫杰回忆当初选择学习技术时说,当年他的哥哥正备战高考,考虑到家里的现实条件和个人兴趣,他果断报考了技校。至今,他已经在发展技能这条道路上走了近8年。 2012年9月,黄枫杰进入广州市技师学院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开始接触原型制作项目。原型制作涵盖设计、3D打印、铣床、车床、手工打磨、抛光、喷漆七大工序,属于企业产品批量生产的前期环节,这项技术的实际意义在于将图纸上概念性的产品转化为现实产品。可以说,基础工业离不开原型制作。 黄枫杰表示,最初接触原型制作时,最好的技术在日本、韩国,但很快国内的技术水平就从不成熟迈向了领先水平。“原型制作最基本的东西在于不断地打磨、不断地改善,我们的技术精度随着制造水平发展不断提升。”黄枫杰说。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黄枫杰学到了越来越多的技能,更获得 “黄一刀”的外号。“这是源于他精准的机床切割技术,‘一刀准’意味着精准度丝毫不差。”世赛原型制作项目专家兼教练组长、广州市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带头人赵晓霞说,这样的绝活是黄枫杰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撒手锏。 技工教育是奋斗新场地 “尽管拿到了世界冠军,但在原型制作项目上,我想传递积累更多经验。”2017年,黄枫杰斩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冠军,从领奖台走下来后,他选择留校做一名老师。 去年,广州市技师学院以黄枫杰名义申报成立国家级原型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定位为深化与企业产业紧密对接的窗口,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功能。 有了工作室,技能大师黄枫杰也带起了徒弟。2018年至今,他已经带了70多个学生。在加工技巧、设备精度调控等指导上,他要求学生抓好每一个细节,将误差降到最低。 广东制造的发展让一名名广东技工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而技工大军的崛起又助推着广东制造的发展。“总书记说过,广大青年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黄枫杰表示,目前对他来说,技工教育就是他奋斗的新场地,他将努力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并持续不断地汲取更新、更强的技术,让自己变成名副其实的能工巧匠。 他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通过技能成就出彩人生,希望更多的青年工匠为中国制造、中国智造贡献青春的力量。 对话 差生读技校的偏见正逐渐被打破 羊城晚报:近年,“广东技工”工程全面铺开,置身其中的你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黄枫杰:随着“广东技工”工程的推进,技术人才的待遇、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氛围能打破差生读技校的偏见。 以前技工院校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现在技校无论是生源还是发展都越来越好。我们不仅获得了更多荣誉,还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比如,我带的一个学生梁耀锋(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全国选拔赛第二名)现在已经是美的集团的重点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