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云宣誓”主题党日活动在农讲所举行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在广州中山四路上,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农讲所(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这是广州人最熟悉的历史文化地标之一,数十年来,在这里举办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烙印在许多“70后”“80后”“90后”广州人的童年记忆中。 农讲所旧址原为番禺学宫,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明清时期是培养儒家生员和祭祀孔子以及先贤名儒的所在地,也是广州现存的唯一学宫。1926年,毛泽东在此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古学宫成为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也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 本期《初心粤迹——中共广东百年史话》为您讲述广州举办六届农讲所的故事。 首次国共合作后,农讲所应运而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广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926年5月,全省90多个县中,有66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农会会员多达62万余人,占全国农会会员总数的60%以上,还有农民自卫军3万人。 广东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急需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民运动的干部。在国民党农民部任职的共产党员彭湃,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民问题决议的精神,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建议,得到孙中山、廖仲恺的赞同和支持。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市越秀南路惠州会馆开学,由彭湃担任主任,谭平山、阮啸仙等任教员,共录取学员38人,其中共产党员或社会主义青年团员20人。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没有正规学制,受训时间长则几个月、短则二十多天,以研究中国农民问题为主课,主要课程有《海陆丰农民运动》《广东农民运动状况》《中国国民党史》《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等等。 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为农运培养大批骨干 农讲所的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组织学员到农民运动开展得好的海丰等地考察,并结合开展武装斗争的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军事教育与训练。农讲所专门设置军事训练部,平时对学员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在这里,学员们接受了国民革命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教育,学习了发动农民、组织农民以及开展农军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坚定了学员们投身农运、为农民翻身解放而奋斗的信念。学员们毕业后被分派往全省各县开展农民运动。 1924年8月20日,农讲所第一届学员毕业。此后,农民运动讲习所陆续开办,至1925年12月,共举办5期。每一期都充满特色。 毛泽东主办第六届农讲所,面向全国招生 1926年5月3日,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番禺学宫开学,由毛泽东担任所长。此届农讲所是历届农讲所中规模最大的一届,面向全国招生,因而社会影响力最大。 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1926年5月至9月举办,周恩来、肖楚女、彭湃、恽代英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毛泽东除了担任所长、负责主持所务工作以外,还给学员们讲授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政治态度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学员受益匪浅。毛泽东还主编了一套《农民问题丛刊》,为推动农民运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毛泽东为该丛刊撰写了序言《国民运动与农民运动》,对农民运动理论作出了积极探索。 在共产党人的倡议和主持下,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共举办了6届,培养了8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宣传农运理论,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民协会,推动全国农民运动发展。在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里,农讲所教员和学员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后来,农讲所学员依据广州农讲所办学模式在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等地创办地方性农讲所,因此,广州农讲所被称为“中国农讲所的母校”。 (参考资料: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广州农讲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