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江门早稻总产量同比增长7.47%,晚稻种植同比增加1.2万亩

逾8万吨盈余早稻供应湾区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8月20日        版次:A08G    栏目:    作者:陈卓栋、江讯、谭耀广

     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稻田上收割早稻(江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讯 谭耀广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今年江门早稻总产量同比增长7.47%,不仅满足本地需求,更有盈余供应湾区其他城市,羊城晚报记者昨日获悉。不仅如此,今年江门计划晚稻种植130万亩,同比增长1.2万亩,有力稳住粮食基本盘。

  

  早稻总产量45.47万吨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凤团日前介绍,江门市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全市粮食春收、夏收已实现增产。

  其中,春收粮食作物有较大幅度增长,玉米播种面积1.1万亩,同比增长19.5%,番薯2.2万亩,同比增长48.7%,春收马铃薯收购价格在2.4元-3.4元/公斤之间,同比增长20%以上,产量保持稳定,马铃薯种植收益大幅上升。

  早稻生产方面,据农业部门预计,今年早稻种植面积125.6万亩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江门市新增早稻3.68万亩的任务;亩产362公斤,同比增10公斤;总产量45.47万吨,同比增7.47%。江门市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仍有8万多吨优质稻谷盈余,可以提供给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

  

  早造机耕率达99.1%

  

  机械化成为今年江门早稻收获期的特别风景线。

  无人驾驶收割机隆隆作响,在江门台山市广海镇的田地里辛勤作业。收割机所过之处,一垄垄稻谷被采收。通过智能终端控制,技术员在田边操作收割。

  这是江门一场水稻(早造)智能机械化收获现场演示会。现场演示的无人驾驶智能化收割机,由技术员通过运用北斗卫星RTK技术,对收割机作业自动规划收割路径,实现无人驾驶操作、一人控制多部收割机作业等。

  记者走访时发现,今年整个早造粮食生产期间,江门市农机的使用非常普及。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机械被越来越多地应用,让农户告别了繁重的插秧、耕田、收割“三弯腰”,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无人驾驶办田机、收割机等智能化农机也崭露头角,部分农机装备开始转型升级。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今年早造全市机耕率99.1%,机插率56.6%,农机总动力约45.2万千瓦,投入数量约2.5万台。

  

  重点推广良种水稻

  

  在著名产粮区江门恩平市,当地沙湖、牛江等镇组成了广东省丝苗米产业园的核心区域。记者了解到,该区域今年早造水稻种植以象牙香粘、美香粘2号、华航丝苗等良种为主。日前在牛江镇的中农蓝恩平现代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众多客商围观早稻开镰收割的盛况。经现场测算,今年该公司早稻亩产量达1080斤。不少经销商称赞:“良种出好米,不仅生产的大米是甜的,产量还很高!”

  记者了解到,当前江门地区共建立了15个水稻种植示范点,重点推广5个优质水稻品种。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近年来江门大力推广象牙香粘、华航31号、粤禾丝苗等优质水稻,该市水稻良种覆盖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良种水稻为江门的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介绍,为推广袁隆平高产杂交水稻,提升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江门市从去年晚造开始设立袁隆平高产杂交水稻示范田,种植“Y两优902”“Y两优902”“民两优902”“晶两优902”等早造6个超级稻品种。

  7月3日,由新会区双水镇文发农场种植的袁隆平“Y两优902”杂交水稻通过省专家组早造测产验收,亩产达612.6公斤。加上去年晚造,两季全年总产量达到1404公斤,刷新了双季稻全国粮食高产纪录。

  

  晚稻计划种植130万亩

  

  随着早稻收割完毕,夏播夏种大忙季节接踵而至。陈凤团介绍,江门将充分利用山地、坡地、撂荒地,低值作物改种等措施,扩大晚造粮食面积,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据悉,今年江门晚稻种植计划130万亩,同比增加1.2万亩。

  陈风团表示,夏播夏种期间,江门将引导优化品种结构,争取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动员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跨区作业,通过委托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服务,扩大机耕和机插秧面积,夏种(晚造)机插面积力争扩大到78万亩以上;全方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减肥增效,绿色高效发展;做好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治,重点防范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遏制病虫害的爆发和危害。

  陈风团还表示,当前天气已由旱转涝,江门将做好防御自然灾害的准备,重点做好防涝防风相关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前期农作物受旱情是否得到缓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努力实现全年粮食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