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秋粮长得好吗?粮价还会涨吗?农业农村部回应称,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夏粮和早稻获丰收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8月27日        版次:A09G    栏目:热辣头条    作者:王莉

     新华社 发


  羊城晚报驻京记者 王莉

  

  26日,农业农村部就当前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今年我国夏粮和早稻已获丰收,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尽管局部旱涝灾害较重,但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有效,秋粮长势总体不错,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灾害,全年还将是一个丰收年”。

  

  预计秋粮种植面积12.84亿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24.2亿斤;早稻产量546亿斤,增20.6亿斤,连续7年下滑后恢复增产。

  能不能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关键看秋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秋粮丰收有基础。首先,今年秋粮面积初步预计达12.84亿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其次,各区域秋粮长势良好:东北地区是秋粮“大头”,目前玉米授粉、灌浆情况良好,大豆已经鼓粒,水稻已经压穗,除辽西、蒙东个别县因受旱长势偏差外,其他地方长势较均衡;黄淮海、西北地区的玉米长势良好,西南、华南地区的水稻长势总体正常;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秋粮大省的主产省作物长势均为近年来较好的一年。

  今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洪涝灾害重于常年,但干旱总体偏轻。潘文博表示,洪涝主要影响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是局部的、阶段性的,不会影响全局;干旱主要集中在辽西、蒙东等传统旱区,持续时间不长,影响有限。至于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影响,经过有效防治取得明显效果,目前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目前距秋粮丰收还有40天左右,这段时间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灾害多发易发期。”潘文博称,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秋旱、台风导致的倒伏、北方的早霜、南方的寒露风、病虫害等关口,尤其8月底、9月上旬的台风天气,“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分类指导,落地落实后期田管措施,全力以赴夺取秋粮的好收成,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实现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口粮库存有保障,粮食价格平稳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唐珂称,近年来我国口粮库存持续保持高位,目前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玉米库存虽然消化较快,但市场供给有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适时加强了储备投放和应急保供,市场供给平稳有序,市场上不缺粮、不缺油。

  粮食价格方面,据统计,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122.4元,环比涨0.2%,同比涨1.7%,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唐珂称,玉米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大体处于合理区间,且当前供应总体有保障,后期价格将逐步趋稳;小麦产需基本平衡,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他表示,要理性看待农产品价格的正常波动,价格的合理上涨有助于激励生产供给,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从后期走势看,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完全有保障,以我为主确保粮价平稳运行的基础较好,再加上国际上玉米、大豆等多数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低位运行,国内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条件,预计随着秋粮陆续丰收上市,我国粮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对于一些消费者恐慌抢购、贸易商囤粮等涨价之类的现象,唐珂强调:“要避免跟风,防止保管不善造成浪费,也防止后期价格波动下跌带来损失。”

  

  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总体形势良好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指出,到“十四五”期末,我国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网友担心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

  对此唐珂表示,网友的担心存在误读,“报告中的粮食缺口,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他进一步解释称,我国稻谷、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100%,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供给有保障;产需缺口大、需要大量进口的主要是大豆,2017年进口量曾达到9553万吨的历史峰值。唐珂称,未来我国大豆进口仍将保持高位,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稳步拓展大豆进口来源,有效弥补国内产需缺口、保障国内市场供给。同时,我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将继续立足国内,以我为主保障供给。

  潘文博表示,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良好,当前供给没有问题,中长期供应有保证。“我们将适应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形势、新变化,统筹处理好短期长期、国内国际,坚持以我为主,稳定扩大生产,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同时加强市场调控,合理引导消费,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