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首次反馈立法建议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如何立法? 一封特殊传真直达国家立法机关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9月16日        版次:A03    栏目: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    作者:

  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通讯员 任宣

  

  9月15日,一封“特殊”的传真——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项立法的意见和建议——从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发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这是广东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启用后,首次就国家立法项目开展意见征集活动,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反馈立法意见和建议。

  这份立法建议包括八大类26条,是基层立法联系点对征求来的社情民意的整理、归纳。百姓心声搭上“快车”,得以直通国家立法机关。

  

  大榕树下,群众围绕浪费畅言

  

  9月11日一早,江海区江翠社区志愿服务委员会主任何树榕就到社区的大榕树下“报到”了。

  榕树下已经聚了不少街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止餐饮浪费专项立法‘社区论坛’”的红色背景板也立了起来。

  何树榕有备而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升级为‘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咱老百姓提建议的动力就更足了!”

  他口中的“升级”指的是,8月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考察时强调,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社区实际,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决定增设五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就是其中之一。

  说话间,论坛开始了。“我认为要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进而带动家庭爱惜粮食。”发言时,何树榕手里的两张纸满满记着他在会前征求的6名群众的建议。

  对餐饮浪费立法,老百姓反响热烈。榕树下,50多名群众代表、教师代表和社区律师围绕浪费谈现状、提建议,气氛热烈;榕树旁,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两名工作人员仔细记录,建议写满了笔记本——民意,就这样走进立法机关。

  

  会议室里,各界代表观点碰撞

  

  基层立法点也要关注不同群体的立法心声。

  9月11日下午,来自市场监管、城管执法、教育部门、宣传部门、辖区街道以及餐饮行业的代表们挤在江海区人大常委会的一间会议室内,举行立法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现场,“奖励节约与惩戒浪费”“明确违法的法律责任”等成为共识,但也有不同观点的碰撞。

  景贤小学常务副校长黄柏信建议:“对引诱、欺骗消费者过量点餐的不良商家,应建立警示、教育、惩罚机制。”利乐街道党工委委员陈荣贵也认为,应严惩严重浪费食物的餐饮经营者。

  “‘严重浪费’的标准是什么?”江海区餐饮协会秘书长余艳嫦表示,若以产生餐厨垃圾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还要考虑到中西餐的区别。南海渔村海鲜酒家总经理李观荣则提出,立法时也要考虑餐饮行业的处境。

  “要将最广泛、最真实的民意反馈上去,压力还是很大的。”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志坚坦言,为确保征集的意见既有较广的覆盖面,又有较好的针对性,征集方式兼顾线上、线下,最大限度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途径。  

  

  一封传真,26条建议反映民意

  

  在对各个渠道征集的群众意见汇总、整理后,江海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形成了“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项立法的意见和建议”。立法建议分为八大类26条,涉及“餐饮浪费的定义”“设立奖惩机制”“建立餐饮企业食品浪费‘黑名单’制度”“设立监督举报机制”“明确相关政府部门职责”等方面内容,通过传真发送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立法工作,既有群众性,又讲专业性。“下一步,我们也考虑在社区、协会、涉侨单位增设立法联系单位和立法采集点。”余志坚介绍,目前正筹划在贴近群众的地方建一个中心点,让“国字号”基层立法点离老百姓再近一点。同时,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还将逐步实现与省、市两级人大共享立法专家库。

  “以民意为基石的立法工作要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认为,设置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助于打通民意征集的“最后一公里”,让民主立法的触角全面延伸,充分征求民意、吸收民智,确保依法立法,推进科学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