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肖像油画定制与收藏, 离你我有多远?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9月21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

     樊林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主要从事西方美术史的教学和研究

     孙洪敏 广东画院一级美术师、创作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第四届广东青年画院院长

    

    

    

     孙洪敏作品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施沛霖 实习生 潘捷仪

  图/受访者提供   

  翻看欧洲美术史,你一定不难发现,肖像油画的地位举足轻重。西方的肖像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意大利的达•芬奇、提香、卡拉瓦乔、德国的丢勒、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荷兰的伦勃朗……这些声名显赫的艺术巨匠们,在肖像油画方面都有着杰出贡献。文艺复兴令肖像油画达到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

  时光荏苒。收藏一幅私人定制的肖像油画,二十年前在国内仍属新鲜事物,如今已被大众所认识,近年更越来越受商界人士和艺术爱好者欢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樊林从事西方美术史研究多年,在她看来,绘画肖像有着艺术社会学层面的意义,它以艺术的方式,更突出、更彰显对象作为个人的气质,也包含了个人对社会认可度的向往。而当社会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认知达到某种层次时,人们更希望用艺术品收藏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趣味。

  夏秋之交,在位于华南植物园内的广东大家美术馆内,广东画院一级美术师、第四届广东青年画院院长孙洪敏在此举办的2020油画新作预展《猫·女孩》已接近尾声,新一期的孙洪敏肖像油画展正在策展中。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国人对于肖像油画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普罗大众还停留在“像不像”的层次上,而作为画家,她认为肖像油画更应表达出绘画对象的精神特质与内涵。

  “一幅由艺术家绘制的、属于自己的肖像油画,远比肖像摄影作品更具艺术性,更富收藏价值。但由于艺术家创作时间较长、定制价格较高等因素,目前,肖像油画定制面向的仍是小众市场。”广东大家美术馆馆长杨数这样认为,“可以预见的是,肖像油画定制与收藏将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随着年轻一代对西方艺术的了解不断加深、国际化程度提高,这类作品的定制与收藏也将走向年轻化。”

  

  壹  

  从美术史的角度,认识肖像油画定制

  

  羊城晚报记者:在西方美术史上,肖像油画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樊林:我们现在看到西方博物馆里著名的肖像油画,它们都属于西方传统油画,追溯起源其实是从罗马时代开始的。

  罗马时代,有地位的贵族家庭常在家里留存祖先的遗容,用于纪念与祭祀。最早的方式,是从死者面部翻模,据此制作雕像。《捧着祖先头像的罗马人》,就是描述仪式上的罗马人。后来留存祖先面容的方式,就发展到在木板上绘制肖像。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和整个社会制度有关的,在罗马时代,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有了关于人的样子的具体描绘,而不再像古希腊那样,是对神的描绘。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从罗马时代开始的肖像画,是一种关于自身社会地位的描述,我觉得这是一种社会学的描述。

  回到肖像画这个话题,我们会发现古典时代的人要求艺术家画肖像,其实核心并不是要彰显个性,而在于描述清楚“我是一个有家族传承、有教养、有社会地位的人”,传统便是如此。当然还会有一些特殊性,那就是艺术家的自画像,像伦勃朗的自画像,观者可从中发现其潜在内心语言。再往前追溯是丢勒,他是第一个在自己的肖像上签上名字的,而且把自己画得像耶稣基督一样。

  羊城晚报记者:传统在慢慢发生变化,现在即使普通人也可以请艺术家为自己画一幅肖像,您认为在本质上,人们请艺术家画肖像的动机和想法与以前相比有改变吗?他们的需求现在是否变得更多元化?

  樊林:请艺术家画肖像和用手机自拍,本质上都是对自己形象的留存,区别就在于艺术创造的成分。请艺术家为自己画像,在古典世界里普通人基本上是做不到的。随着社会发展,如今,普通人有可能通过美术馆、画廊等途径,邀请到著名的艺术家绘制个人肖像。

  古语有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仪。”当人们不再满足于套路式的复制与生产的时候,他们想选择更有个性的方式去表达自我。当然,前提是他/她和身边的人可能要对艺术的风格、对趣味有一些判断。

  这种变化,我觉得近二十年已经开始了,随着中国跟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在加强,人们的视野和眼界在拓展,对西方从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变化脉络也越来越了解和清晰,艺术的多元性也开始呈现出来。  

  羊城晚报记者:区别于其他载体,肖像油画有什么特点与优势呢?

  樊林:这种比较有一个关键点:在1839年有了摄影术后,欧洲人开始发现相机也能捕捉人的形象,而且也很生动。新的媒介出现后,在艺术史中有一个新的命题出现了:相机能够做到的事情,还要不要绘画去做?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绘画界开始觉得具象的描绘已部分被相机取代了,转而开始画抽象的东西,因为抽象的东西是摄影这种媒介实现不了的。

  从趣味上来讲,我们会发现,人们既然可以去照相馆拍照片,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请艺术家画肖像?显然,绘画肖像有着艺术社会学层面的意义,它会更突出、更彰显对象作为个人的气质。像早期国内一些成功人士会在办公室或家里挂自己的肖像油画,基本上是顺应西方的影响,显示个人的伟岸形象,也包含着对社会认可度的一个向往。

  正如我们刚刚所讲,油画语言和摄影语言存在很大不同,艺术家的创作成分要更多。在制作的时间、价格上也有很大区别。

  同时,水彩、素描并不是肖像画的主流,并衬托出油画这个媒材的重要。因为无论素描也好,水彩也好,在传统的学院教育里,它们其实是一个严肃创作的前期准备,素描是为了解决明暗的问题,然后才会被训练。水彩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不算独立画种,而是作为绘画的一个前期准备。

  孙洪敏:油画能充分地表现描绘的对象,具体细致地再现对象在具体时空里的光色关系、明暗层次、形体结构、空间感和质量感等。它的优势还在于它能够存放甚至几百年之久,只要你用的材料好,它不会脱落,不会变色,历久不衰。

  羊城晚报记者:在您看来优秀的肖像作品都有什么共性与特质?

  樊林:优秀作品能在艺术史上留名,肯定有它的道理。

  优秀的作品没有唯一的、绝对的标准,对作品的判断,还是要回到艺术史不同阶段的语境当中去,包括对形象的把握、对色彩的应用、对油画语言的处理,它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时间段,也都有画家自己的特质。画家在处理这张脸和脸背后的灵魂和思想的关系时,实际上都表达了他/她本人的特质、风格、理解方式与表达方式。

  羊城晚报记者:您认为定制肖像油画是不是一个证明趣味的事情?

  樊林:在我看来,很多人用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拎什么样的包来显示自己的趣味。但我认为,理想的生活就是我要的生活,凸显个人的文化结构、享乐态度。当达到这个层次时,用艺术品收藏来证明自己的趣味,实际上是最好的。

  中国式教育总是把人推向同质化,很少有人说,这个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有个性,而他的个性是有逻辑、有历史、有道理、有趣味的。我个人觉得,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打破,我是指趣味的打破,这种打破意味着你对艺术、对美要有更多接触、有更多了解,去遇到你认为可以跟他对话的艺术家、可以对话的作品。

  

  贰  

  好的肖像油画,一定可以体现内心

  

  羊城晚报记者:在定制肖像油画之前,很多人会在写实与抽象之间纠结,或是在选择某一种风格时举棋不定。在肖像油画定制前,您有什么建议?

  樊林:艺术赞助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需要花长时间互相沟通。你要通过展露自己的一些想法,让画家更了解你。

  最重要的,是让画家对你本人有更多了解,能够洞察你的内心。好的肖像一定是可以体现内心的,无论是哪一种风格。

  请艺术家画肖像,要尽量满足艺术家对你的观察、窥视,甚至被艺术家刺激,被提问,被了解……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画与被画的关系。

  像卢西安·弗洛伊德,他画的肖像画有很粗的笔触、很强硬的结构,所画的每个人都不好看。但他能把绘画对象所经历的人生,从画布中透现出来。有人说他是一位能深入魂魄的艺术家,他的绘画有浓烈的生命色彩,也带着精神心理的特征。

  实际上,一个艺术家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描述你这个对象,正是帮助你建立个人的视觉形象。

  孙洪敏:定制肖像油画前,双方要先经过反复沟通。并不是客户拿了一张照片来,画家就照着画一张,而应该认真观察,深入了解这个对象。通过画家的理解,提取最能表达绘画对象精神特质的东西去表现。

  现在作肖像油画定制的,还是以上了年纪的人为主体。在那个年代,他们没有接受过美术的教育,审美有待提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画家不能一味迎合市场,而应有自己的底线,学会引导你的定制对象,而不是被他盲目引导。

  肖像油画定制,容易出“行货”,所谓“行货”,就是商业化的、没有精神内涵、没有情感、没有温度的作品。有的人能够把照片画得一模一样,这种复制充其量只能算画匠所为,当然,有的还复制不出、复制不美,那更糟糕。

  肖像油画风格可以多种多样,现在有年轻人也开始加入定制肖像油画的行列,他们的知识结构、审美水平也较上代人更丰富与开放,这样画家在肖像表现方面也更自由。

  羊城晚报记者:定制肖像油画应避免什么误区?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完成一幅好的肖像画,关键点在哪里?

  孙洪敏:以前的中国人有一个误区,觉得画肖像不吉利。现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已经有了质的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

  而对于肖像油画,不少国人现在还停留在“像不像”的层次上。画家除了再现人物外貌特征,还得把绘画对象的精气神给抓住,精气神抓住了,你说能不像吗?

  再者,人们普遍的心理,是希望个人肖像既像自己、又比本人漂亮,但作为画家,绘画对象的眼角皱纹你不能不抓,一些法令纹你不能不画,因为这是代表他/她过往岁月的痕迹。这种“美化”,要有一个度,要达到绝妙的平衡,这就体现了画家的功力。

  可见,要画出一幅好的肖像画,画家既要掌握美学的规律,也要掌握绘画对象心理上的特征。

  樊林: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绘画的对象总希望被表现得特别好看。我觉得,首先是双方要讨论清楚,怎么理解“好看”这个概念。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几次详细对话、彼此观察,定制就不要开始。

  

  叁  

  定制肖像画,这些要点不可不知

  

  羊城晚报记者:在定制过程中,如何结合预算,选择不同的尺寸?

  孙洪敏:首先要看一下自己的预算,画幅尺寸一般有50cm×60cm、70 cm× 50 cm,80 cm×60 cm,也有1.2m×1 m。

  肖像油画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半身像带手,还有全身像,就是1.2m×1 m的国际标准。

  肖像油画是有固定的标准的。作为画家,我们知道肖像有一些审美规律,比如画什么样的尺寸“带手”是最适合的;又比如在大尺寸的画作中,肖像的头部最好只比柚子略大一丁点,如果把头画得太大了,就有宣传画的味道。当然,在当代艺术中,有画家就故意把人头画得很大,可能在1.8m×1.8m的大画中,就画一个大头,这是为了增强视觉效果,表达某种认知观念。所以说,人物肖像有很多标准现在已经完全打破了。

  当然,画多大的画幅和尺寸,最后还是与预算息息相关。

  樊林:肖像油画的尺寸,也是从艺术史中发展而来。例如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油画,其尺寸规格,被认为是建立在一定的美学比例原理上。以前,肖像、静物、风景是什么尺寸,大型的沙龙展示是什么尺寸,都是有相应标准的。比方说最大的全身像,一般是达官贵人才用。画框尺寸任意而定,是现代主义以后才有的。

  肖像画选取的人物角度也很重要。正侧面一般并不好看,所以大多数人画肖像的时候,喜欢画正面或3/4侧面,3/4侧面通常最能表现人物面部特征,也最美观。这些都是定制肖像油画时不可不知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