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青少年生命教育亟需“补课”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9月21日        版次:A06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苑广阔

    

  □苑广阔

  

  今年9月9日晚,江苏南通一名13岁女孩留下遗书后离家出走。11日,女孩尸体在河道中被发现,女孩遗书中对母亲所言令人戳心:“我真的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你要幸福啊……”3月22日,河北邯郸一名11岁的男孩带着9岁的妹妹从四楼跳下,两人均摔成重伤。苏醒后的男孩告诉家人,跳楼是因为在玩手游后想验证游戏情节。(9月20日法制日报)

  近年来,类似的悲剧,可以说不胜枚举,只不过有的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有的则因为缺乏新闻“亮点”,迅速湮灭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但不管轰动还是不轰动,每一起青少年意外死亡的悲剧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都剩下父母肝肠寸断的痛苦与悲伤。这也在告诉我们,关于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才可能避免下一起悲剧的发生。

  围绕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至今并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生命教育体系。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互相配合,通力合作的过程,各方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自己的角度来采取最合适的生命教育方式,而不是家长把责任推给学校,学校又把责任推给社会,或者是反推给父母。

  在笔者看来,生命教育主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青少年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培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同时提高对外部打击、挫折的抵抗能力;二是对青少年进行死亡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死亡,明白死亡的后果,以及非正常死亡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我们目前的生命教育,过于强调前者,往往忽略了后者。这主要是受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因为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向来都忌讳谈论死亡,认为这“不吉利”。但是这样并不会让孩子正确理解死亡是什么,无法明白死亡背后所代表、意味的东西。真正的生命教育,恰恰是要让孩子正确理解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只让孩子了解“生”但是却不明白“死”,这样的生命教育显然是不完整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契机,不少时候都被我们错过了。举个例子,和孩子有深厚感情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去世了,孩子很痛苦,很悲伤,情感上遭受了重大挫折,那么这时候就是我们加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引导他们如何面对这样的挫折,以及以亲身的感受体验向孩子讲解亲人死亡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样的体验,显然要好过很多简单机械的说教。

  同样的道理,今年春节前后暴发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样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说到底,不论是主动选择轻生,还是无知导致意外,一次次悲剧的背后是未成年人抗挫折能力的缺失和对生命的漠视,更是成年人对他们生命教育的缺失,所以我们才说,围绕青少年生命教育亟需“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