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9月2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广东省经济特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作新闻发布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马兴瑞作新闻发布时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40年来,广东坚决贯彻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在全国人民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勇立潮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广东从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率先突破10万亿元。深圳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珠海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汕头从一座偏远小城日益发展成为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这些辉煌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雄辩证明了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马兴瑞表示,广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推动新时代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一是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以特区新作为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二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以特区新探索持续激发发展活力。三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特区新优势加快转换发展动能。四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特区新担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特区新实践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随后,中外媒体记者围绕如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如何发挥经济特区优势等问题踊跃提问。马兴瑞一一作答,以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全面介绍了广东经济特区发展有关情况。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珠海市市长姚奕生、汕头市市长郑剑戈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有关提问。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新闻发布会。
(王莉 吴哲 符信)
深圳、珠海、汕头介绍经济特区发展情况
经济特区发生巨变
羊城晚报讯 驻京记者王莉报道: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广东省经济特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市长陈如桂、珠海市市长姚奕生、汕头市市长郑剑戈回答有关提问,介绍经济特区发展情况。
40年前,深圳的经济总量不到2亿元,去年年底深圳经济总量已接近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前五。深圳人均GDP已达3万美元,处在国际先进水平。陈如桂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圳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展现深圳新的担当作为。
珠海从原来的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花园式的海滨城市,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姚奕生表示,除了经济飞速发展,珠海也非常重视生态文明。此外,珠海将谋划推动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不断深化珠澳合作,与澳门相互促进,互利共赢,携手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40年来,汕头累计利用侨资近百亿美元,华侨捐资办公益事业也近百亿元人民币。2019年,全市GDP和居民收入都是40年前的一百多倍。郑剑戈介绍,2014年设立的华侨试验区的基础设施目前已经越来越完善,接下来将以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把华侨试验区打造成为汇聚侨资侨智的重大开放平台。同时,营造“安商”好环境,传播“同心”潮文化,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