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亮、实习生夏嘉欣、通讯员粤环宣报道:2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简称“二污普”)公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二污普”于2017年启动,掌握了广东工业、农业、生活等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与2007年第一次开展的全国污染源普查(简称“一污普”)相比,广东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污染源普查每十年举行一次。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此次普查获取了全省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相关基本信息,摸清了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了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污染治理情况等。 《公报》显示,与“一污普”数据相比,2017年广东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8.88%、65.72%、82.17%、64.96%。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类污染源数量是60.8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55.48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2.67万个,生活源2.12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0.54万个。从区域分布来看,工业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占比约80%。 记者了解到,2007年至2017年间,广东工业源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增长1.7倍;采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资源能源消耗密集型企业减少了33%-85%,这意味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在生活源方面,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在十年间提高了1.55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削减量提升了1.88-5.11倍。危险废物年处置能力提高了2.48倍,医疗废物年处置能力提高了93%。 此外,农业污染防治也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至2017年,农业生产逐渐做到“增产不增排”;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18%;农膜回收率达到90.5%。农业初步形成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的新格局。 “普查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持,为科学编制广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表示,下一步,广东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方针,深入推进水污染源“四源共治”,深入推进臭氧防控,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
即时新闻
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
医疗废弃物年处置能力十年提高93%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9月30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陈亮、夏嘉欣、粤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