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学分银行、互联网+……

广东终身教育绽放新活力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0月15日        版次:A20    栏目:    作者:孙唯、叶子惠、陈业林、郑智源

     刘文清

     广东开放大学校园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叶子惠 通讯员 陈业林 郑智源

  

  40多年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办学,揭开了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新篇章。2012年,为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办学40多年来,这个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一体化办学体系累计招收学历教育学生2050万人,毕业学生1512万人。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开放大学也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全国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其实,早在2010年,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率先开展了“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作为试点之一的广东开放大学在终身教育方面有什么新举措、新变化?记者专访了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校长刘文清博士。

  

  A 打造互联网+的终身教育模式

  

  《方案》指出,到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将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在线教育水平居国内前列,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强大、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平台,引领“互联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在开放教育的探索道路上,广东开放大学主动拥抱信息革命新成果,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授课为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紧密联系来自全省各地多个行业、多个教育层次的学生。” 刘文清表示,学校现有在校生42.2万人,办学42年累计培养毕业生126万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广东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放大学正在成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新链条。”刘文清指出,开放大学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职业教育的新赋能,更是继续教育的主力军。针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广东开放大学积极推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面向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广东老年大学、广东终身学习网等大型学习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等研究平台,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助力。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近年来,广东老年大学按照资源共享和普惠性原则开展办学,依托基层开放大学设立了40余所市县老年大学分校,努力形成老年教育办学网络。目前广东终身学习网已逐步形成了“省、市、县、镇(乡)”四级网络。学校立项的“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研究基地”,是华南片区首个专注老年教育的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平台,将打造华南老年教育研究高地。

  刘文清表示,当前广东开放大学致力于打造终身学习云服务平台,在传统平台功能的基础上逐步融合学分银行功能,成为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为一体、富有海量学习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基础平台,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B 完善产教融合,推进集团化办学

  

  《方案》指出,国家开放大学要基于开放教育和技能社会特点,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自主设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培育特色学科,提升科研能力,优化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实操环节。

  如今,开放教育已经不只是简单的远程上课,而是要走向实践,真正做到“学之可用”。记者了解到,广东开放大学整合全校专业建设资源,培育了6个深度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近日,广东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办公室也落地广东开放大学,刘文清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探索将行业企业人才评价标准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就业链的融合。

  刘文清表示,主动对接行业需求,大力发展产教融合,探索特色化发展之路已渐渐成为开放教育的新业态。“产教融合要整合社会、学校等各方资源为企业服务,只有校企双方需求都能满足的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所以,机制要灵活开放,人才资源要流动共享,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要对接地方需求。”她举例,学校与广东知名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合作,成立了机器人学院,校企共同投入、协同办学、共育人才、共攻科研,是全省第一家实际实施混合所有制的产业学院。

  《方案》还强调,要探索国家开放大学“集团化”办学模式,按照“集团化”办学架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办学体系的治理结构,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集约共享和高效运行,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加快实现统一的办学质量标准。

  据刘文清介绍,截至目前,广东开放大学体系包含19所市级分校、69所县级分校和20余所行业分校,基层分校已基本更名转型为开放大学,广东省是开放大学试点建设中唯一实现全体系整体转型发展的省份。学校依托覆盖全省城乡的办学体系,利用远程开放教育优势,开办了44个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发展的本、专科专业和70多所社区大学、老年大学。学校还开展了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构建了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乡村振兴教育办学网络等的终身教育大枢纽。

  

  C 建设学分银行,打通两种教育

  

  《方案》指出,国家开放大学要加快学分银行建设,厘清与省级学分银行的关系,建立学分认定体系和标准,开展学分互认试点,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分的有机衔接。

  记者了解到,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管理模式。学生每学一门课、每拿一个证书,都可以存进“学分银行”,当满足条件时,就可以“支取”相应的资历。这种新兴模式,让终身教育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近年来,广东开放大学牵头研制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是全国首个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地方标准。同时,广东也明确了全省高等教育在籍学生的境内外学历与非学历学习成果,均可基于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并明确了8种具体转换办法。

  2015年,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正式开建。刘文清介绍,自学分银行建设以来,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终身学习账户56万个,存入资历成果1256万个,涵盖中职、专科、本科、培训成果及业绩成果,涉及开放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类型。

  广东开放大学还探索了从国家及省示范(重点)中职、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遴选特色专业进行对接,实行“全日制中职(高职)教育+开放教育”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探索,学习成果和资历成果进入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推进学分认定、转换与积累,畅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渠道。

  与此同时,广东开放大学还积极推进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2019年6月,广东与香港签订了《粤港资历框架合作意向书》,与澳门签订《粤澳教育培训及人才交流合作意向书》。“这标志着学校已同港澳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对接的合作共识,同时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历互认相关工作,进一步为加强职业教育‘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交流平台和保障。”刘文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