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防疫物资逐渐饱和,生产企业面临新挑战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文聪 国内防疫物资市场日趋饱和,东莞企业是持续深耕还是悄然转型?面对国际市场,该如何开拓?10月19日,在2020中国(东莞)国际医疗防疫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企业家各抒己见,为东莞防疫及大健康产业“把脉开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特意发来视频,为东莞隔空点赞:“欣闻东莞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有所作为,能够担当全国口罩机生产六成比重,为东莞政府和东莞防疫的产业同仁们感到骄傲。” 实现“千万级”跃升 疫情来袭,短短三个月内,东莞防疫物资生产完成了“十万级”向“千万级”的跃升,为全球抗疫贡献出“东莞力量”。 位于东莞市黄江镇的欣意医疗保健制品厂,疫情期间,口罩生产单日最高产量突破15万个,防护服产量从最高日近500件提升至1000件;松山湖的菲鹏生物有限公司累计销售新冠病毒检测用核心原料6000多万人份;松灵机器人(东莞)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智能消毒机器人,充满电后可对面积1500平方米进行消杀,避免直接接触…… 其实在疫情暴发前,东莞在防疫物资生产上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不少企业或新建厂房,或引进生产线,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抗疫物资生产。来自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东莞市规上企业共生产口罩1.84亿个,同比增长459%,其中,3月当月生产1.35亿个,同比增长834%。 东莞市防疫物资出口产业联盟会长赵长伟认为,东莞的防疫物资产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产生“井喷”效应,得益于长年积累的产业优势,拥有完备的上下游链条,能迅速解决原材料及设备等一系列生产问题。“目前,莞产的防疫物资主要涵盖医用口罩、熔喷布、医用防护服、压条机、测温仪等等,产品种类相当齐备。” 随着防疫物资逐渐饱和,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为莞企支招,“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独特的优势,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目前在欧美市场,中国生产供应的口罩占比超过50%,在开拓国外市场时,企业要了解国际规则,例如,产品质量、产品标准、通关流程等。” 将力推“第六大产业” 在19日的论坛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说,作为一座国际制造业城市,东莞的产业配套和生产能力在这场抗疫保卫战中进一步凸显。 “我们从农历大年初二开始抓口罩机复工复产,全市口罩机产能从去年全年的881台猛增至今年一季度的3195台,东莞的口罩机产能一度占到了全国的60%以上。”据肖亚非介绍 ,针对口罩生产中最紧缺的熔喷布,东莞一家企业仅用不到十天就研发出熔喷布专用料。全市口罩的日产能在1月份还不到20万个,到5月已经快速提升到超过2000万个,有力地支援了全省全国的防疫大局。目前,全市进入出口白名单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超过130家,形成了产品齐全、品类众多的防疫产业链。 据统计,东莞现有生产非医用口罩及其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的企业89家,其中,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53家,熔喷布生产企业5家,口罩设备生产企业31家。防疫物资及大健康产业有望发展成为东莞继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五大支柱产业后的“第六大产业”,助推东莞工业经济发展。 据了解,东莞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了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等园区,建立了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生物产业公共平台,集聚了东阳光、众生制药等优质企业。两个月前,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在莞成功研制,有望为我国癌症治疗带来重大技术革新。 “依托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体系,在东莞发展大健康产业未来可期、大有可为”,肖亚非现场为东莞医疗防疫产业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