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打造 新农科人才培育新链条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0月22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孙唯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专家团赴河源市三洞村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活动

     华农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药剂筛选团队在试验现场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通讯员 陈芃辰 李伟苗 龚慧枫 梁缘 束漫漫 郭莉敏 吴谦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名单,全国共计407个项目入选,广东有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师范学院7所院校11个项目入选。近年来,广东新农科建设如何发力,又有什么新理念、新目标、新成果?记者采访了相关院校。

  

  产教融合 打造新型育人模式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古广灵表示,面对新形势,新农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及培养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教育部指出,新农科建设要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农科教结合,开创农林教育新格局。近年来,广东各涉农院校专业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全力打造农科人才培育的新链条。

  华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农林院校唯一也是广东省唯一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华农建设了“农业特色”等A系列通识课程118门,开展耕读教育,在校内打造千亩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获得2018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学校15个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入选数量方面与中国农业大学并列农林高校首位。目前,华农在QS世界农业大学最新排名中位居第30,全国农业大学中排名第三,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新农科建设应以农业人才培养为核心,适应现代农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学科带头人白卫滨教授表示,近年来,暨大发挥侨校优势,2003年,首创食品科学全英授课本科专业。学校还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学生双向交流机制,与美国罗格斯大学等8所国际知名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近三年来,本学科学生共获国际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18项,省部级奖项14项。

  除了培育校内人才,高校还积极推动科普工作。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所所长舒琥教授表示,广州大学积极推动“学研产科创五位一体”水产生物技术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基地群建设,将新农科建设与科普工作相结合,通过编写科普素材、组织夏令营等方式,让海洋水产的相关知识深入到中小学,扩大新农科知识的辐射面。

  

  发挥特色 优化涉农学科结构

  

  教育部指出,要面向新乡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生态建设发展新农科,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布局新建新兴涉农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建立新农科建设的新范式、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

  近年来,广东各涉农院校专业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全新的农科专业结构,搭建全新科研平台。“新农科建设要致力于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型升级,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塑农业教育链,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处处长林蠡教授表示。

  据了解,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发挥特色优势,用“新农科”理念升级传统课程,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同时,学校加强与市县农业部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等协作,探索“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链条式的农技推广模式,推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服务精准脱贫、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学校先后与和平县猕猴桃产业园等单位签订对接协议,把科研成果直接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广东海洋大学则以水产养殖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为抓手,融合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物流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升级水产养殖学专业,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谭北平教授表示,学校以水产养殖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专业竞赛为载体,构建“教学-实训-科研-竞赛”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近年,学校在石斑鱼精准营养及高效饲料配制技术、南海渔业资源信息采集与资源修复等方面,与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精准对接,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培育新优势,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其中,石斑鱼精准营养及高效饲料配制技术所研发的饲料,占广东石斑鱼饲料市场的 60%以上,并向全国其他省份推广。

  

  服务大局 聚焦大湾区农业发展

  

  农业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与当地农业生产对接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教育部指出,新农科建设要立足学校发展定位、特色优势和实际情况,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多所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聚集了众多科技公司,要充分利用大湾区内国际水平的创新基础,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切实增加农业核心竞争力。”岭南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刘群慧教授表示。

  园林专业是岭南师范学院唯一的涉农专业,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充分对接社会需求,聘请相关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研讨与论证,并构建了各种类型的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与湛江市寸金公园等十余家企业、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暨南大学校内港澳台学生占比较高,有在港办学的历史,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独特作用。白卫滨表示,暨大积极探索并实践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为中国农业成果“走出去”提供科技支持,为世界范围内农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暨大的农业科学自2017年11月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以来,截至2020年9月已位列ESI全球0.42%,建设粤港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个。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新时代对高等农林教育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程萍表示,“面对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奔腾而至的新浪潮,面对农林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与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中国高等农林教育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紧迫感锐意改革,加快建设新农科,为打造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幸福中国作出历史性的新贡献。”

  

  名词解释

  

  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2019年,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先后召开,对新农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体部署。在安吉发布的“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标志着中国新农科建设迈入新时代。“北京指南”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面展开新农科建设。

  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全国涉农本科高校开展。项目设新农科建设发展理念研究与实践等5个选题领域,共29个选题方向。理论研究项目周期为1—2年,实践项目周期为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