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院士开讲 吃出健康

陈君石:正确认知按需选择 科学对待保健食品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1月03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林清清

    

     扫码观看科普访谈视频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图/曾俊荣

  

  当前,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保健食品促进健康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生活方式,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与如何正确使用也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日前,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羊城晚报》推出的“科学认识保健食品”科普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院士对记者表示,保健食品有明确、特定的保健功能,选择时应首先了解自己需要,按需科学选择。既要防止夸大宣传忽悠,也不要被带偏,完全否定保健食品的益处。

  

  保健食品是一类特殊食品

  

  近年来保健食品一直备受关注,老百姓对保健食品的态度往往处于两极分化状态。陈君石表示,不同的态度取决于对保健食品定位的不同认识。

  “保健食品的定位既不是普通食品,也不是药品。现行《食品安全法》和《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中有清晰的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陈君石进一步解释,“也就是说,保健食品属于特殊食品,它有明确、特定的保健功能,但不以治疗为目的,着眼点在于改善某项人体生理机能。而药品则有适应症,每一种药品针对着某一种疾病。”

  陈君石提醒:“公众既要避免被推销人员的夸大宣传忽悠了,也不要被某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带偏,而完全否定保健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如何科学安全选择保健食品

  

  面对市面上品种繁多的保健食品,消费者应如何科学、安全地选择?陈君石表示,了解自己的需要是第一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目前保健食品可以申报的保健功能共有27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保健食品补充所有27项功能。“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功能的保健食品,再按需挑选。”

  在选购保健食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认准保健食品特殊的“蓝帽子”标志(保健食品专属标志),并严格按照产品标签说明书规定的量食用。“保健食品跟药品不一样,不会才吃一个星期就马上见效。”

  市面上不少保健食品标榜具有不同的认证,消费者应该如何分辨?陈君石表示,对于保健食品的管理方法,不同国家有很大区别。比如大家熟知的美国FDA,从不认证保健食品,因为美国并不存在保健食品这个概念,类似产品称作膳食补充剂。美国对膳食补充剂的管理是备案制而非审批制,但同时并不允许膳食补充剂声称有任何功能。“也就是说,假如你看到一款标榜美国FDA认证的进口食品声称有某种功能,这是违反美国法律的,属于虚假宣传。所以,当你选择这种膳食补充剂时,你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要根据自己对产品功能的认知进行选购。”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受严格监管

  

  中国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备案和监督管理制度,由国家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管。曾经有个别较大的保健食品企业发生违规事件,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和处理。尽管是个别事件,但也令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信心不足。对此,陈君石认为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强化分类指导:“对大企业应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品创新,满足公众对健康的追求;对中小型企业,则应严格管理,把好质量安全关。”“要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并积极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推动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广东一直是保健食品生产、消费大省,行业整体水平较高。据了解,广东省是全国最早实施保健食品GMP和开展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检查的省份。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3年开展保健食品体系检查工作,预计2021年底前对全省在产企业实施体系检查全覆盖。广东还实施了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和质量管理能力提升计划,通过质量大讲堂、实地调查、“一企一策”指导改进等形式的技术帮扶,推动保健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陈君石提醒,除了产品质量和安全之外,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的问题较为常见。“保健食品只能声称功能,如果它宣称能够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消费者就要注意,这就是夸大宣传。”另外,目前某些普通食品如固体饮料和压片糖果等产品也存在一些虚假宣传问题,消费者要清楚,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任何保健功效以及疾病预防、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