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专业镇”养虾20年,“80后”“90后”技术派渐成养虾主力

江门新会大鳌镇:养虾从“看天吃饭”到“向科技要产量”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1月10日        版次:A04    栏目:    作者:陈卓栋、陈继武、谭耀广

     冯雄伟介绍他引进的养殖用水过滤系统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陈继武 谭耀广

  

  时值秋末冬初,地处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的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虾农们正忙着张罗搭棚越冬。专营虾苗的冯雄伟说:“越冬虾收入一般比较高,虾农今年有没钱赚,就看这一季了!”

  大鳌镇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历史已经有20多年了,当地虾农已经换了一代人,像冯雄伟这样的“80后”已经成为产业链中的主力,甚至连“90后”也开始担当主角。如果说20年前大鳌人养虾还需要看天吃饭,冯雄伟这一代人就已经开始向“科技”要产量。

  

  养虾养出一幢幢“虾楼”

  

  作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之一,大鳌镇农业用地面积4.1万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约3万亩,超过八成养殖着南美白对虾,成为全国多个省级南美白对虾的主要供货来源。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南美白对虾品种养殖以来,因该品种出塘周期快、养殖技术要求较低、容易上手,原本养殖家禽的大鳌人纷纷改养虾。冯雄伟介绍:“南美白对虾要养得好,60%靠种苗、20%看天气,剩下的就是技术和运气,只要细心一点,养好并不难。”

  过去20年,养虾给大鳌人带来了富足的生活。在大鳌镇道路的两旁,虾农们的自建房或新或旧、鳞次栉比。大鳌镇农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房子都是虾农们用养虾赚的钱建的,当地人称为“虾楼”。

  

  年轻人接手成“大户”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利润一直非常高,“最好的时节,利润率可以达到400%。”在老一辈人打下的养殖基础上,新一代大鳌青年纷纷断了出外当“打工人”的念头,留在家乡接受父辈的养虾事业。冯雄伟的父亲从1990年开始从事养虾饲料销售。2010年,22岁的冯雄伟就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始做虾苗养殖盒销售。现在,30岁出头的他已经是大鳌对虾产业里的一员大户,也是当地的“隐形富豪”。

  “现在基本都是年轻人当道了。”在冯雄伟经营的新销售基地,他指着手下的一位工人说,“这个小年轻是1999年出生的,广东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学养殖专业。”记者留意到,在冯雄伟的销售基地,骨干都是80后,工人中也有不少90后,团队非常年轻。

  

  新一代向科技“要”产量

  

  “以前养虾的老人家个个有自己的一条经验,现在我们更讲究科技化和标准化。”冯雄伟的基地内专门搭建了上千平方米的鱼苗室,里面排布着上百口水池,虾苗在水池里接受统一供应的恒温水养殖,工人们根据虾苗生长情况施放生物制剂,以促进生长、防治病害。

  此外,冯雄伟还花费了100万元引进了一套多重过滤手段的净水设备。“大鳌人养虾一直都是用西江水,水质变化会对养虾有影响。所以我就引进这一套设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净水,将净化后的水储备起来用。”

  前不久,冯雄伟和同事们参加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培训,学习养虾操作技术、用药专业知识、病理分析诊断、防护设施搭建等。他说,这些培训对于大鳌养虾产业帮助很大,“市场准入条件比以前高了很多,只有应用好这些新技术,出塘的产量才会高,也能更顺利进入市场销售。”他开玩笑说,“老一辈人可能是书读得不好才跑去养虾,现在我们是要读书读得好才有资格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