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虚实两空间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1月11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陈锡忠

  □陈锡忠

  

  文艺家营造大千世界,塑造无数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撰写无数感人的悲喜剧,人们在欣赏之余获得美的享受和宣泄,这是情感的空间;建筑师兴建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让人们避雨挡寒,安住其中,度天伦之乐,享生话之温馨,这是物质的空间。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我认为:建筑学也是人学。建筑学与文学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是以人为本。建筑师和文艺家都要理解人,才能创造出有魅力的建筑和文艺作品。

  建筑物虽然没有生动的情节,但独特的结构、美轮美奂的造型,吸引人们欣赏、购买、居住。文艺作品虽然没有立体感观形象,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个在读者心中立下碑石。

  “以人为本”的理念靠的正是精神性,只有渗透到建筑师、作家的灵魂深处,才能打动人心。

  许多文艺创作从建筑学中汲取营养,比如,电影里的蒙太奇就源于法语建筑学的结构、组合之意,而在电影中解释为镜头组结,并扩大为时空诸元素的衔接、节奏意境,等等。

  不少优秀建筑启迪了文学家、诗人的灵感,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为古今中外文学家、诗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如《阿房宫赋》《灵光殿赋》《陋室铭》、《滕王阁序》《醉翁亭记》《登鹳雀楼》《牡丹亭》《长生殿》等不朽名篇。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也是以建筑物为名,在维克多·雨果笔下演绎了与建筑物有关的大悲大喜、感人肺腑的情节。

  优秀的文艺作品反过来也会影响建筑的发展,不少建筑师正是从文学描写中寻找自己的灵感,如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杜甫的“望之疑在野,幽处欲生云”等名句曾让建筑师找到创作的灵感。

  建筑艺术不断引发着文学的灵思,而文学升华着建筑的境界。二者相得益彰,到了密不可分的境地。广州塔以其婀娜多姿大受市民赞誉,更让人联想起白居易的名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很好地表达了建筑与文艺的形象关系。

  文学毕竟不是建筑,文学表现人的情感世界、喜怒哀乐,长于思辨。建筑表现人用物质创造世界,长于体现。抽象思维反映文学实质,实用思维反映建筑实质。

  文学是间接形象,文学的语言描写要由水平不一的读者靠自己的欣赏力转化为感受。建筑是直观形象,评价它的美丑往往比较一致。

  举目神州,各式建筑拔地而起、争芳斗艳,探讨建筑与文学的异同,深感情感空间和物质空间实在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