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金融界“最强大脑”论道资本助力科技创新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1月11日        版次:A02    栏目:    作者:孙绮曼

  

  羊城晚报特派澳门记者 孙绮曼

  

  1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在澳门开幕。大会由博鳌亚洲论坛和澳门特区政府共同主办,为期三天,以“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创新动力”“创新生活”“创新合作”三个关键词设置12场分论坛,探讨内容包括国际知识产权体系、无人驾驶、航天科技、细胞和基因治疗、金融科技融合等热点议题。

  当日,在“创新合作——资本助力科技创新”分论坛上,金融界“最强大脑”群英荟萃,论道金融赋能科技创新。

  “与日常工作不同,创新是对未知方法、未知路径从无到有的探索,所以激励科技创新数量增长、科技创新质量提升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激励机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在演讲中从金融角度出发,指出了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推动产业创新。她表示,“创新需要时间和资本,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要对创新的失败给予高度的容忍,并在长期上对创新的成功给予丰厚的回报。”张晓慧还谈到,相比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更适合激励企业长期创新;从国际经验来看,凡是股权融资发达的国家,其创新数量、质量,技术通用性与原创性都会更胜一筹。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引领着无数产业发展,为社会创造大量价值。而金融作为营养基,滋养哺育着众多科技成果不断走向产业化。论坛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演讲中指出了中国科创技术走向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从国际借鉴和内部优化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帮助科创企业实现技术投产。他表示,我国十分重视科技研发,但在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在科研技术转移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短板。“转化机构做‘掮客’、做‘红娘’,把原始创新发明和善于商业转化的‘各路神仙’撮合起来,才能解决科学技术的经济问题。”黄奇帆以美国硅谷的产学研转化为例子,指出了一条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公共支出一定要有重点,要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像撒胡椒面一样面广点浅。”对于公共支出推动科技创新的问题,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公共支出如果能更多向教育倾斜,同时建立有利于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机制体制,将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大帮助。

  此外,论坛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指出,我国部分科技创新公司寻求金融支持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融资门槛高,许多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为中小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同时,目前直接融资的手续对于科技创新来说过于冗杂,使效率的提高受到限制。

  优质的科技项目需要技术支持、资本支持和时间积累,对此,作为科创企业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在论坛上呼吁,希望大家对科创企业的成长抱有耐心和包容,给予科创企业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