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 |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甄晓洲 为促进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双向互动,建立卒中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流程,规范卒中的治疗规范化,不断提升卒中的临床诊治水平和科研水平,广东省各医院去年成立了卒中中心联盟,至今有57家联盟单位,这充分发挥了卒中中心建设的作用。 脑血管病致残致死率高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越来越高的防治费用,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800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新发脑卒中180万人,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约达150万。随着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迅猛攀升,其中脑血管病已经超过肿瘤和冠心病,在全国死亡、致残疾病中名列第一位,目前,发病率仍以接近每年9%的速度上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表示,当前脑血管病的诊治在我国仍然面临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众对卒中的认知度不高等严峻问题,脑血管病诊疗的规范化也有待提高。尤其在偏远郊区,脑血管病患者或高危人群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干预。 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强调二级预防的重要性。医生在治疗本次卒中的同时,就对下一次卒中的复发进行有效的干预。如果这些措施预防得好,大量的病人可以少发病,即使发病也不会那么严重和凶险。陆正齐说:“作为一个医生,除了本身要救治病人以外,更大的任务还是对广大群众健康的科普宣教,让他们做好预防,按医嘱治疗。擅自停药,或者是乱求医、乱服药,特别是相信电视的广告和不正确宣传,都是不可取的。” 卒中联盟实现大小医院救治圈 作为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卫健委在全国推广双向转诊制、社区医院“首诊制”,鼓励“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对于脑卒中来说,需要“急救在医院,康复到社区”,这样才方便病人去做长期、规范的康复训练。陆正齐介绍,可通过加强各单位内的沟通协作,在完善脑卒中综合诊疗管理模式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卒中联盟还可实现多种卒中防治管理模式:包括构建脑卒中全程管理服务模式:院前急救、院内治疗、院外康复、基层健康管理;建立脑卒中防治体系:高危疾病防治、急性期住院诊疗、恢复期康复指导、稳定期健康教育及痊愈后跟踪随访等;双向转诊、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脑卒中分级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