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生活简朴,精神富足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01日        版次:A14    栏目:    作者:张华

    

     陈洪策老人作品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实习生  杨楚滢

  

  11月的广州,旭日暖阳。百岁老人陈洪策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漫步在洒满金色阳光的广州保利中科·和熹会的公园里,老人安详地看看花草和阳光,一种纯粹简单的幸福感扑面而来。岁月静好,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画面吧。

  说起这位百岁老人,70年来,他与《羊城晚报》有一段深厚的渊源。1951年,陈洪策成为沙面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当时的复兴路居住的大多都是报社的编辑和记者,而他的学生及家长不少都是媒体人,因而他也把自己当作报社的家人。在1980年《羊城晚报》复刊时,他就一直订阅,是晚报的忠实读者。得知记者来自《羊城晚报》时,陈洪策老人惊喜地“啊”了一声,仿佛是久违的老友见面一样自然亲切。

  如今百岁高龄,家人把他送到和熹会高端养老中心,享受专业人员24小时的照顾。“早一点来这里就更好了,爸爸的精神状态会更好。”陈老的女儿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小小遗憾。

  跟记者聊以前的往事,陈洪策老人兴致盎然、滔滔不绝,不由自主地背诵起自己写的诗词来,“一生俭朴一生廉,半世苦难半世甜。不懂苦中吸教训,怎会自我要求严。”陈老这一生,自得其乐,一辈子专注于教学,安于清贫,精神生活却无比富足。陈老的女儿向记者介绍,“我们小时候,爸爸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围着沙面跑一圈,然后回家煮早餐、备课,然后步行200米左右到教室。三十年如一日地规律生活,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平时粗茶淡饭,唯一的小嗜好就是吃甜食,尤其偏爱汤圆甜汤。”

  天性质朴,他却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仅教学上兢兢业业,29年全勤在岗。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读书、游泳、书法、诗词都让人羡慕。

  “他从年轻时就爱读书,精读四大名著,最爱《红楼梦》。退休40年来坚持诗歌创作,他的学生还把他退休后写的几百首诗词整理出版为《陈洪策诗词集》,目前第五本诗词正准备出版。这些诗词字字句句透露出他在家乡私塾的寒窗苦读、香港谋生、回国从教,三十三年的艰辛历程,抒发着他忠诚教育、热爱学生,爱国爱党等思想感情、人生感悟和道德价值观。”

  陈老的女儿说,“爸爸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退休后依然念念不忘小学语文尤其是作文教学改革。心底无私天地宽,努力耕耘不问索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活了一个世纪,伴随着陈老身边都是老物件,75年的刮胡刀、50年的中山装、30多年的皮鞋,但绝对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在和熹会养老中心,陈老每天依旧坚持看书、写书法,时不时还会写上一首诗。看着陈老平静而安详,不禁让人感叹,人生真正的富足在于精神的供养。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作为一名知识分子,陈老的养生之道对当下的世人也是一种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