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载着一群小学生的一艘海上渡轮,被巨型锥形硬木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窟窿

52名日本小学生面对突降海难……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05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唐若水、汪燕萍

     海难现场

  

  □唐若水 汪燕萍

  

  愉快的休学旅行突然遇到灾难

  

  11月19日,在5名老师的带领下,日本香川县坂出市川津小学52名六年级小学生,迎来了盼望已久的休学旅行。然而,愉快的旅程在下午4时40分突然反转,他们遇上了特大事故:一枚漂浮在水面下的巨型锥形硬木,趁着汹涌波涛的强大势能,硬是将他们乘坐的海上渡轮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窟窿!船只渗水了,很快缓缓开始沉没。从未曾遭遇过沉船的孩子们难免慌作一团。

  船长在第一时间拨打了海警求救电话,并马上要求师生都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

  老师们也以最快速度检查并组织好各自的学生,并对学生们大声鼓励:“你们都很勇敢,现在就按照我们在学校接受的逃生训练要点,准备跳水自救!”

  随即,船长向船上的所有人员(船上一共62人)发出了避难指令:“船在沉没时会将人吸入海底,所以能做到的孩子请马上跳到海中。”

  一些男同学在听到船长的话之后,自发地给其他的同学做演示,一边大喊着:“我先跳下去,你们就和我一样。”然后毅然地跳了下去。在互相鼓励之中,学生陆续跳入海里。

  不久后,一公里外正在准备捕鱼的渔民岩中优次发现不对劲,立即和其他渔民一同前往救援。

  事后,岩中优次回忆说:“等我赶到的时候船几乎都沉没了,大部分的孩子都站在好不容易浮起来的船顶上,整齐地站着,等着……在船靠近之后,我用话筒喊话说:‘肯定不会有事的,大家一个接一个按照顺序游过来。’就在我说完之后,可能大家都十分害怕,只有一部分人跳进了海里向我的渔船游过来。先爬上船的孩子开始不断地对还未逃下来的孩子喊话:‘没事的,没事的,快过来这边。’在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下,一个又一个孩子陆续被救上了船。”

  最后,52名孩子中,50人毫发未损地安全脱险,只有两个孩子手臂上出现轻微擦伤,在送去医院接受检查和包扎伤口后,也平安回家,只是时间上比其他同学晚了个把小时。

  岩中优次还回忆说:“在把所有人救助上岸后,孩子们齐齐对着我大声鞠躬说‘谢谢’,让人感到心头一暖。”

  

  孩子在步入小学前基本学会了游泳

  

  其实,类似的“坏消息变成好消息”的“天灾人祸”,在日本时有所闻,早已“见怪不怪”了。

  日本社会普遍认为,这次沉船事件最终化险为夷,得归功于日本从幼儿园开始的游泳以及落水自救训练。众所周知,日本是个环海的岛国,沿海居住的众多居民必须天天与水上交通打交道,“水难”也难免时有发生。而日本人“居安思危”的意识一般都很强,尽可能早地让孩子熟悉“水性”,以便在灾祸真的发生时自保性命,便成了家长们的一项“共识”。

  于是,游泳训练往往早在幼儿园(4-6岁)甚至在保育园(0-4岁)就开始进行了。那些专门教授儿童水上活动和水上运动的教练,常常被高薪招聘过来。开始时通常只是让刚刚学步的幼童泡在水中戏水以熟悉水性,到孩子3-4岁后才因材施教,正式进行系列训练。这样,孩子们在步入小学之前,基本上都学会了游泳,甚至还掌握了几招简单的水上自救技巧。

  除了游泳自救训练外,日本儿童的安全训练内容多样,其中还包括:

  一月一次例行的防灾避难训练。虚拟地震、火灾、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天灾发生,拉响警报,要求学生学会在危急时刻,根据不同的灾情和环境做出正确判断,然后决定逃生、自救的科学方法。鉴于保育院有些孩子还是襁褓之中的婴儿,故须由保育员推着婴儿车参与逃生训练。

  

  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也是“安全训练”的重头戏

  

  在日本,孩子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也是“安全训练”的重头戏。孩子上了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就成了他们的“必修课”。入园时,小朋友们在领取图书、画册以及铅笔等文具的同时,还会从幼儿园领到一些保证行路安全的日常必备用品,如可以贴在帽子、书包、胸前的姓名牌上的有反光或夜光作用的交通安全牌,向邀请来授课的交警老师了解斑马线、人行道、临时停车区等交通标志的实际意义,以及红、绿、黄等交通灯的正确含义。大班的孩子则还须学会使用车上安全带,以及理解警察叔叔多种手势的意思。

  值得称道的是,“警察老师”常常会应邀来到幼儿园和中小学,专业地讲解交通安全的注意要点。他们授课深入浅出,连幼儿园的小不点也都能听懂。他们既是职业警察,又是业余教员,在学校里常常大受孩子们欢迎。

  为让孩子们更直观、更形象地知晓一些公共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幼儿园和小学会不定期地带领孩子们去附近的警署、消防署等机构,实地参观了解警察、消防员如何受训、如何执勤,也学习在灾难发生时如何与他们协调和配合。如果条件许可,孩子们还被允许穿上为他们特制的小小消防服和警服,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为了孩子上下学的交通安全,日本所有城市实行学区制,即孩子们一律就近入学。开学前,所有学校都会特意召开家长会,制定每个学生每天的上学路线。在学校附近,常常会发现有的马路边竖着大人牵着小孩的交通标志,意思是说这是一条孩子上学路,每天在上学或放学的时间段,车辆限行、限速,以尽可能地保障孩子的行路安全。

  为了让交通安全理念深入千家万户,许多学校组织了“家长与教师联络会”,活动包括:由交警局设计的“交通安全运动会”,家长须带领孩子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在参与比赛过程中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组织者认为,只有警钟长鸣,才能做到居安思危。“家长与教师联络会”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负责安排整个学年在上下学高峰时间,在学校周围的主要路口和上下学必经的人行道上的“家长辅警”,由年富力强的家长们轮流值班上岗,同时也有老师和警员参与指导。

  这些“家长辅警”会戴上醒目的袖标,手持黄色小旗,站在学校附近的路口,护送孩子们安全通过路口。同时,对于一些爱在路上淘气的孩子,则会和蔼又严肃地发出警示。眼见自家爸爸妈妈都在百忙之中站在大马路上执勤,孩子们自会在遵守交通安全上更为自觉认真。

  

  提醒孩子对坏人以及常用骗术提高警惕

  

  日本虽然是一个社会治安相对较好的国家,但诱拐儿童案仍时有发生。孩子们入学后,老师常常都会问问同学们,最近有没有被陌生人搭讪,是否有人用糖果或金钱跟他们“交朋友”,或者是否在邻里或社区里听说过类似的诱拐事件。老师还会利用一些当地警署提供的资料,告诉学生近年、近期发生的诱拐事件,并在教室张贴嫌疑犯的照片和特征,提醒孩子们对这些坏蛋以及常用骗术格外提高警惕。

  此外,学校还会教孩子们如何远离危险,如何在一旦当人质后保护好自己,尽可能地找到学校附近和路边的“儿童110之家”求助。

  上小学后,孩子们还会领取一些挂在书包上、供情况紧急时发出求救信号的电子产品。

  正是这种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的严格正规的“安全训练”,让日本的小孩子从小就学会懂得自我保护,懂得自立自强,也由此而学会在危急情况发生时,“处变不惊”并进而做出“条件反射”式的正确避险反应,实现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