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贵州大山里有所海珠小学

5位来自广州的支教老师架起同心桥播种希望传递爱心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07日        版次:A01G    栏目:    作者:蒋隽、高焓

     孩子们做手工

     来自广州的五位支教老师

     孩子们上美术课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实习生 高焓

  

  在距广州1000公里外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有一所“海珠小学”,5位来自广州的支教老师今年9月份来到这里后,就架起一座连接着广州和黔南的同心桥,展开了一场播种希望、传递爱心的接力赛。

  

  广州老师赴瓮安支教

  

  瓮安五小(广州海珠小学)是海珠区实验小学对口帮扶学校。该校是广州海珠区扶贫协作的重点项目,也是异地扶贫搬迁朵云安置点挂牌督战项目学校。

  今年9月份,该校不仅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还迎来了5位来自广州的支教老师。他们分别是来自海珠实验小学的蓝广德、来自知信小学的高云、来自南武实验小学的陈慧迎、来自江南新村第二小学的骆盈盈和来自同福中一小的蒲雨晴。

  3个多月来,5位支教老师白天和当地师生一起上课、吃饭,晚上就在学校办公室临时改建的宿舍里加班、备课。

  

  策划“同龄树”认养活动

  

  担任该校副校长的蓝广德统筹和管理学校事务。大到制订学校整体工作方针,小到检查学生男厕所卫生,他都亲力亲为,常常工作到凌晨,清晨又在校门前迎接第一批上学的孩子。

  由于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陪伴和教育,在行为习惯和礼仪方面有所不足。蓝广德从教孩子们敬礼、向同学和老师问好入手,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和师生一起,在各个教室建起图书角、红领巾文化角等,让教室面貌焕然一新。并与担任教导主任的高云筹备课后兴趣小组,不仅让孩子们在合唱和口风琴的旋律中感知音乐的魅力,还让学生在水墨和剪刀中体会美术之美……

  为了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他策划了“同龄树”认养认管活动。每个班级的学生共同栽下一棵树,师生们写下自己的心愿,放进心愿盒,把盒子埋在各班认养管理的大树下,让孩子们的心愿随着树木一起成长。

  

  三个多月瘦了十几斤

  

  高云原本是个胖妹子,到瓮安支教后,她成功“减肥”十几斤。

  高云主管教务处,肩负着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两项任务。

  该校教师有一半是新公招入校的应届毕业生,缺乏教学和管理经验。为此,高云为新教师举办了《如何上好一节课》的培训讲座,分享自己的授课经验。每次旁听过其他教师的授课后,她便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议课,引入广州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老师们共同进行教学改革。

  高云还担任三年级的数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教学任务,周课时量达18节以上。一些孩子基础较差,她就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优先发言、优先板演,并不断表扬他们的进步,这些孩子逐渐变得自信,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位科任老师各显身手

  

  担任英语老师的陈慧迎有德育工作经验,她不仅收集、裁剪、装裱学生的优秀作品,还带着学校其他老师一起布置课室、订立班级口号,用不到一周的时间,打造班级文化建设示范课室。

  担任语文老师的骆盈盈则开放了自己的课堂,让年轻教师随时进来听课,并手把手地指导非专业教师备课。一段时间下来,年轻老师逐渐掌握了教学技巧,课也讲得越来越好。

  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欠佳,买不起画笔,怎么办?担任美术老师的蒲雨晴发动党支部的力量为孩子们捐赠画笔。课堂上,她带领学生剪剪贴贴、涂涂画画,被学生称为“神笔马良”。

  

  源源不断爱心输入

  

  五位支教老师还尽力发动身边力量支援瓮安五小方方面面的建设。通过他们的牵线,源源不断的爱心输入学校:海珠区少年宫的科技航模组来到瓮安五小表演,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飞机模型和机器人现场汇演;海珠区图书馆捐献了一大批图书;不少党支部和民间捐赠,让孩子们拥有一盒盒彩笔来描绘美丽的世界,让孩子们拥有口风琴奏响美妙的乐曲;让孩子们拥有班级爱心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