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旨归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07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刘海春

  □刘海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以人民为中心”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散发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光辉。“以人民为中心”使新时代党的执政价值理念从树立、贯彻到评价更加立体化、系统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具体呈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第三卷中的精粹表述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重要专题,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这一代领导核心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根本逻辑、鲜明特点和现实意义,彰显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第三卷中有非常具体、丰富、生动、朴实的表述,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呈现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和时代特征。这一专题共有四个篇章。“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根本目的,把党的奋斗目标这一宏大叙事话语转化成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和直接感受。“过好日子”是老百姓千百年来的诉求和梦想,任何一个时代老百姓最关心的首先是“衣食足、仓廪实”,然后才会去共建、共享一个“知礼节、知荣辱”的和谐社会。“好日子”是人民最能直接感受到、体会到的“美好生活”,十八大以来推出的系列民生工程就是让人民过“好日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形象揭示了人民与执政党、国家的密切关系,这既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问题和成功经验,也是关系着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突出了人民在每个党员心中的地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党的价值尺度,把人民作为党员个体幸福而努力工作的落脚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朴质无华的语言折射出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也鲜明反映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时代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最新表达,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站在人民的立场追求人类自由解放的肺腑之言。

  

  贰、“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的发展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 的演进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凸显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性。党的“一大”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还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历史上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回顾历史,党的七大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报告,并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使之成为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唯一宗旨,成为我们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给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标准,作为党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他用具体的行动证实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强调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真诚表达“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而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更加明确生动的表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从延安梁家河开始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到今天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困,无不闪耀着他鲜明而深厚的人民情怀。从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来看,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这正是我们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了全面、充分的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动工作的巨大动力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使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对世界扶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奠定了教育共享发展的坚实基础,确保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达到了51.6%,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有了切实的保障,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防控,率先成功控制疫情,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住房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从1998年开始对城镇住房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对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大大改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更是实现长期执政的价值旨归。

  

  (作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