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东区城市新貌(资料图,汕头市委宣传部提供) |
优美的社区环境成为汕头市民晨练的好去处 方淦明 摄 |
汕头红头船启航圣地——樟林古港景区(资料图,汕头市委宣传部提供) |
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
文\蚁璐雅 赵映光 郭烨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丰收之年,乘势而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后,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里,游客纷沓而至,广大干部群众和海外侨胞争相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领略“百载商埠”的动人魅力,感受汕头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发展中书写的灿烂篇章。 汕头持续火爆的人气、只增不减的关注度,正印证了汕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文田此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所强调的:在“两个大局”深刻变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令汕头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温暖、倍感振奋,让海外华侨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诚然,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更是“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书写新发展篇章、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和殷殷嘱托凝聚起了汕头全市干部群众奋力夺取新胜利的奋斗激情,汕头于开局中勇创新局的大势已起,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新征程全面开启。 而在日前召开的中共汕头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上,汕头更是擘画了“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全新蓝图,凝思汇智提出城市发展“密码”——要以“1146”工程为抓手,推动汕头各项工作向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聚焦用力,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谱写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新篇章。 A 坚持党建引领锻造打硬仗队伍 眼下虽是初冬时节,汕头各个亚青会场馆项目建设现场却一片热火朝天;身着各色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创文一线,成就一道靓丽风景线;鲜红安全帽点缀着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地……成千上万的建设身影背后,尽显广大党员干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也恰体现了——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关键。 在汕头提出的城市发展密码“1146”工程中,坚持党建引领、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被摆在首要位置,突出讲政治抓政治、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抓反腐树正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其中,在基层党建方面,汕头着重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事实上,近年来,汕头一直致力于遴选能打硬战人才,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推进“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21项工作举措,逐步推动形成“全域统筹、多方联动、集群发力、整体提升”的基层党建格局,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闯”“创”“干”精气神,燃起了他们万众一心的创业干劲,为汕头奋力夺取“双胜利”提供强大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自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大会吹响简政放权、放权强镇的号角后,镇街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作战单元”,在党员干部的提拔任用、收入待遇、挂职下沉等方面开展大刀阔斧改革,达到了“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如今,被激活的镇域经济犹如被疏通的“毛细血管”,联通了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正在释放出无限活力。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知鸟者先树木。除了打造一支坚不可摧的党员干部队伍,汕头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高水平人才队伍。近年来,伴随着“人才新政”30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高端人才专场招聘会、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招贤纳士措施政策陆续落地,一个又一个基础设施、产业及民生工程相继建成,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正在稳步提升。但这还不够,汕头在“1146”工程中再次重申,将继续汇智聚才,进一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赋能提质。 “作为汕头亚青会体育场馆建设者,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全会提出的‘1146’工程,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项目一线延伸,打造一支保持敬业、勤勉、清白、团结、创新之心,共同坚守‘工程质量安全’和‘党风廉政建设’两条生命线富有超强战斗力、凝聚力的年轻团队”,中建安装南方公司粤东地区负责人、亚青会场馆项目经理刘雨高学习全会内容之后倍感振奋。刘雨高表示,要以新时代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拼搏奋斗,为明年亚青会的顺利举行奉献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B 打造千亿集群擎起产业顶梁柱 日前,在汕头澄海宝奥城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一票运往泰国的塑料玩具成功通过海关跨境电商出口统一版信息化系统实现审单放行,这是宝奥城“一澄通”跨境电商平台首票出口商品。如今,实现当天到货、当天无纸化申报、当天放行装船,已是汕头打造“跨境电商+”的新常态。 产业强则经济强,而科技创新则始终是引领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全新起点上,已然不惑的汕头经济特区这艘“红头船”该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引领做强做大产业呢?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以深化改革服务构建发展新格局”便是汕头再出发的指南针、导航图。汕头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提出,汕头不仅要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统筹推进一批重大改革,形成一批系统性突破性改革创新成果,还要以扩大开放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支撑,加快建设国际优质农产品、消费品进口集散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全新再出发选定正确航道航向。 其次,汕头要高高扬起深汕深度协作的风帆,融入“双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汕头提出,将更加主动支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深汕深度协作机制,积极推动汕潮揭都市圈发展,为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注入强大动力。 再次,“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旅产业、现代农业4个新兴支柱产业”将为汕头这艘“红头船”装上超强马达,源源不断供给续航动力。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接下来,汕头将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和以海工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和1000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电商、5G等,打造1000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同时,要打造500亿级文旅产业和全国旅游目的地;打造300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此擎起新兴产业的“顶梁柱”。 据悉,今年以来,汕头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82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151亿元,7大重点产业片区建设持续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为汕头在再出发的全新航道上打下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了粤东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汕头市5G产业园被批准认定为广东省第一批5G产业园;汕头高新区“智造云谷”、汕头——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正式启动;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担当建设主力的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落户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侨梦苑”等重大发展平台不断发挥作用……目前,一批又一批新项目相继落子,这艘“汕头号”已粮草齐备、蓄势待发,正是趁势远航、迎头赶上之时。 广东汕头鲁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汕头市委全会提出的“1146”工程,充分展示了汕头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鲁能集团作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先行者,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企业使命,协同推进汕头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升级,助力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 C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迈向新征程 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无数特区建设人、见证者对汕头经济特区40年发展最深刻的感受。如今,这样的蝶变仍在市民群众的身边不断上演。 近年来,在倍道而进的城市建设征程和破茧蝶变中,汕头多个现代化城市符号以“特区速度”遍地开花:如巨龙般串起南澳海岛全域旅游发展链条的跨海大桥,“世界级超级工程”、国内第一座地处8度地震烈度带超大直径越海盾构隧道,省首个对台直航的10万吨级汕头港,构建通往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枢纽网,深入推进中的大路网、大港口、大航空、大物流建设……当内海湾的海风阵阵轻抚过,这座现代滨海花园城市拔节生长的筋骨血脉也在不断延伸拓展的城郭框架中日益完善。 而随着2021年第三届亚青会举办权花落鮀城,汕头更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大建设、大提升,一批又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交通项目加速推进,本次汕头“1146”工程也掷地有声地喊出了这样一个口号——要全力以赴当好东道主、办好亚青会,集中资源力量,不折不扣完成筹办各项任务,真正把“主办权”转化为“发展权”,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不仅如此,这个“1146”城市发展密码中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宽领域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要求:一方面,要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建设新型智慧之城;另一方面,要全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更要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深化“平安汕头”“法治汕头”建设。 其中,“侨”是汕头的金字招牌,继续进一步做好“侨”字文章,将是汕头的重点工作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时所指出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同大批心系乡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到汕头投资办厂、造桥修路、建校兴学等的华侨络绎不绝,为经济特区40年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40年来,汕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93.8亿美元,近九成为侨资。 同时,汕头依托侨乡优势,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即将在汕头市举行的创业中华·“十四五”中国发展与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峰会也将成为该市引侨聚侨、擦亮“侨”字招牌的又一重要载体。 接下来,汕头也将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侨为“桥”,传承华侨文化,做好“侨批”文物的保护、研究、开发,引导华侨在支持和参与特区建设、弘扬中华文化、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适逢华侨试验区正式挂牌运作六周年,汕头市也特别提出,要大力发挥华侨试验区平台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和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 而在城市治理方面,汕头近年来不断深耕城市净化、序化、美化和文明,使得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得以显著提升;同时努力在打造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四个高地”中作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汕头市龙湖区为例,今年以来,龙湖区总投资约4亿元的7所新校园(区)可提供11470个优质学位;率先试行向民办学校购买公办学位安排非本区户籍儿童入读;在粤东率先全面实施教育集团化改革……与此同时,以“公建民营+医养结合”为运营模式的龙湖区福利院、采取“1+N”融合模式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粤康颐养中心、粤康颐养医院龙湖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等等不断织就一张“没有围墙、家门口、星级服务”的民生养老保障网。 窥一区见全市,民众的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就体现在真真切切的数据和一件件落地的民生项目上。站在经济特区40年的全新时空坐标上,汕头凝思汇智提出的“1146”工程,堪称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密码”所在。如今,汕头全市上下正厉兵秣马,铆足干劲,全力聚焦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在已有的“起势”基础上乘势而上,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1146”工程为抓手,推动汕头各项工作向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聚焦用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奋力书写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新篇章。 专家声音 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1146工程”:找准路子,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刚刚结束的汕头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视察广东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全会提出的“1146工程”,正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目前制约汕头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立足汕头的定位,提出了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实现“迎头赶上”的新目标、新路径和新部署。 建设富有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特区,是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新赋予汕头的重要使命。方向明确后,汕头应该做什么事情,抓什么重点,从何处着手?“1146工程”紧扣新时代汕头特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站位高,视野宽,既有总体的战略思考,又有可行的推进方略;既有中远期奋斗目标,又有当前工作的具体抓手。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步之际,“1146工程”的提出和全面贯彻落实,将对加速汕头和广东东翼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第一,“1146工程”首先突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领导。党风正则政风正、民风正,因此,加强汕头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构筑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10条经验中,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本次全会非常明确地将党建工作摆在汕头市所有工作的首位,意义重大,针对性很强。 第二,“1146工程”高度重视夯实汕头的产业发展基础,提出做大做强产业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了既要发展4类新兴支柱产业,同时要壮大3大传统产业,要两条腿走路来壮大汕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构想,进而提出了化解发展制约瓶颈,补齐发展短板的创新对策,充分表明汕头市委市政府通过深调研,对汕头发展现实和发展路子的深刻思考。 第三,全会提出的6个着力点涵盖多个方面,都是新时代汕头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许多是必须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来解决,特别是要通过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努力提高行政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大力推进的。 第四,在6个着力点中,全会特别提出要进一步做好“侨”文章。要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之下,准确理解做好“侨”文章的内涵、目标和办法。运用好华侨华人资源,不是指单纯地引进侨资、侨智为我所用,而是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同时也要借助好、团结好潮籍华侨华人的海外网络和海外平台,与海外华侨华人一起更好地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巩固和积极推进新的全球化,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新挑战。 方向明确了、思路清晰了,下一步就要尽快出台更细致的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高质量地实现“1146工程”提出的各项发展任务,按照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更有活力、魅力、动力、创造力的要求,逐一比对,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