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国足协限薪 诸强何去何从?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16日        版次:A11G    栏目:中超·观察    作者:林本剑

  在12月14日的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上,中国足协公布今后三年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联赛俱乐部财务约定,联赛限薪是板上钉钉,中超各队将何去何从?

  中国足协规定,2021至2023赛季,中超俱乐部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不得超过6亿元,这在三四年前只够保级之用;争冠俱乐部一年支出费用基本上需要15亿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亿元。

  十年前,在恒大集团介入中国足球之前,6亿元的投入完全可以让球队具备争冠的实力,即便当时的强队如山东鲁能、北京国安、上海申花等,一年的投入也很难达到这个数,两三个亿投入已是中上游球队。当时主力球员的年薪大致在300万元左右,部分国脚在500万元左右,小部分能达到六七百万元。此次限薪规定俱乐部一线队国内球员的单赛季平均薪酬不得超过每人税前300万元,个人薪酬不得超过税前500万元,基本上与十年前相当。

  限薪后新签合同,500万元是国内球员的顶薪,而且是税前的,扣税之后拿到手275万元。这与目前一些主力球员年薪动辄超过1000万元(税后)相比,确实是“腰斩式”地减薪。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已预计会有球员不适应,会有情绪。他表示,俱乐部需要加强对球员的思想工作,要把限薪的意义讲清楚,要把俱乐部利益和球员利益的一致性讲清楚。不过,薪酬降幅这么大,球员们在短时间内能接受和适应吗?

  此次限薪,外援也包括在内。中超外援单赛季个人薪酬不得超过税前300万欧元,外援单赛季薪酬总额不得超过税前1000万欧元。以每队五名外援计算,每名外援的平均薪酬不超过250万欧元。而中超现有的外援,年薪普遍都超过这个数,一些超级外援的年薪接近或超过1000万欧元。

  此次限薪针对的是新合同,即自2021年1月1日起各俱乐部和球员新签的合同。原有超过规定数额的合同仍然有效,只不过是需要俱乐部和球员双方协商后签署补充协议,约定薪酬差额部分的支付方式。因此,高于新标准的原合同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意味着,大牌外援和高薪的本土球员的收入在现有合同期内不会受到影响。

  目前已经确定离开的大牌外援有胡尔克、佩莱、姆比亚等,而尚有合同在身的大牌外援合约最长的还剩下两三年。合约履行完后,这些大牌外援外教恐怕会选择离开,届时中超联赛的观赏性或会受到影响。

  此次限薪,既有俱乐部投资主体本身主营业务面临困难的原因,也与外部大环境有关,因此得到绝大多数俱乐部的赞成和支持。中国足协的限薪政策,时间段为2021至2023赛季,2023赛季之后会怎么样,现在难以预测。

  陈戌源的一番话,可以理解为限薪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对中超有一点非常不满:少了外援后,整个队伍的竞技水平判若两队,这不应该是中国足球的发展方向。”他还说:“像奥斯卡这样级别的外援球星,确实对整个中超、俱乐部提升影响力有不小帮助。不过,真要说奥斯卡能直接带动本土球员水平大幅提高,也要打个问号。”即便有大牌外援的带动,本土球员的技术能力水平也没有取得预想中的进步,直接的后果是国家队在亚洲依然不具备竞争力。

  羊城晚报记者  林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