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婚姻搞创新,“两头婚”引来网友七嘴八舌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22日        版次:A09G    栏目:今日议题:龙门阵    作者:

  近年来,在江浙一带悄然兴起一种新的婚姻形式——“两头婚”,这种婚姻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们一般会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随父姓,由男方抚养为主,第二个随母姓,由女方抚养为主。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12月21日《现代快报》)   

  

  创新红利的另一面是“不确定性”

  

  □然玉

  

  在该话题引发全网热议之后,不少江浙群众迅速出面澄清勘误,强调原报道“并不完全准确”。比如说,所谓“小夫妻各住各家”之说,真相实则是“夫妻双方一起住在男方家或女方家”,分居是不存在的!尽管具体的细节表述存有争议,但是“两头婚”大体还是确有其事的。此类独特的婚姻形态,极具革新性、地域性,作为社会自发实践的重要成果,本身就是极有价值的观察样本。

  江浙地区民间较为富裕,不少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既然“舍不得女儿”又“养得起孙辈”,女孩一方的原生家庭,在婚恋市场中就有博弈的意愿和能力。在深度的、充分的博弈之后,“两头婚”就成了一个妥协的、均衡的状态……

  当然了,“两头婚”绝不仅仅是双方家庭经济PK后的产物,更是个体家庭内部“利益交换”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让渡了一部分“自主决策权”,来换取生活的舒适便利、轻松惬意;而长辈们则是宁愿多花点钱、多出些劳力,来实现儿女在侧、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毋庸讳言,“两头婚”的一个大概率后果就是,原生家庭的强势、“小家庭”的弱势。这与“三口之家”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年轻的小夫妻,不得不牺牲掉一部分“自我决定命运的权利”,来继续维持来自原生家庭的供养与扶持。这一点,从“必须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两个姓”之中,就可见一斑。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或者坏事。毕竟,“两头婚”作为一个新事物,其长远的影响,还未得到充分体现,还需要时间去检验。但唯一确信的是,婚姻说到底仍是当事人的个体事务,家族因素、长辈意志过多裹挟其中,必会增加扰动的变量。

  当人们享受了“两头婚”的创新红利,就必然要承受由此所衍生的不确定性。之于此,该有心理预期才是。

  

  “两头婚”莫异化成“两头昏”

  

  □斯涵涵

  

  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两边昏了头”,说明“两头婚”的缺憾同样非常明显:首先,“不嫁不娶” “不来不去”, 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某种程度上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削弱了两头婚家庭的独立性与责任感,年轻夫妻的亲密度、小家庭的完整性也必定会受到影响,或将增加出轨、离婚的风险。其次,两个小孩子不同姓也不同住,有两对爷爷奶奶,有两个家,要进行不同的祭祖仪式……更为复杂的三代人关系会令孩子的亲辈认知、情感认同产生障碍,由此也会引发新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两头婚”的形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延续香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通过变通的方式来进行姓氏的延续。因此,“两头婚”折射人们对于姓氏传承的“执拗”反应,为了自家的姓氏能够传承下去,家长让自己的独生子女、甚至孩子的孩子都要选择“两头婚”,家长过度参与到孩子的婚姻生活中去,严肃而温情的婚姻变成了 “两家拼拼”的生育对赌关系,并非是件好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也意味着成熟与责任,而稳固、和谐的家庭关系、同甘共苦的血脉亲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伦理道德。我们既要看到两头婚兴起的现实需求,尊重个体的选择,但也要站在社会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指出其中的弊端,不要让各付一半、轻松自在的两头婚异化成松散、缺乏婚姻责任、长期依赖父母、冲击家庭伦理的“两头昏”。

  

  “两头婚”牺牲了婚姻独立性

  

  □木须虫

  

  “两头婚”并不利于夫妻感情的磨合与稳固,也不利于夫妻尽快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相反过于对原生家庭依赖,断不了“脐带”,还有可能导致矛盾调节的简单化,出现离婚随意的现象。

  “两头婚”总的来说并不是处理独生子女家庭婚姻关系的最优选择,一定程度来说还是将子女视作了家庭的附属、父母的财产,并不十分可取。更好更合理的做法,还是尊重婚姻的本质、将子女当平等的个体来对待,跳出原生家庭男娶女嫁、添丁减人的窠臼,让孩子们结婚后单独生活、单独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双方父母可以平等地资助、共同帮持,帮助而不包办,至于像孩子姓什么可以约定,这方面法律赋予了充分的自由,而未必非得将孩子们的婚姻当成“蛋糕”,小夫妻到哪里生活,生的孩子谁归谁,机械地划分。

  “两头婚”可以理解,但并不宜提倡,包括已经选择“两头婚”的,不妨当作婚姻独立过渡期的一种探索、尝试。

  

  “两头婚” 需要兴利除弊

  

  □何勇海

  

  “两头婚”有助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享受儿孙在堂的天伦之乐。若像过去那样,女方完全嫁出去,或男方完全入赘过去,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势必会变成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注定冷清,有的父母会有非常强烈的生儿育女成就丧失感、孤独感。而在“两头婚”中,男女双方“不来不去”“不进不出”“不嫁不娶”“两家拼拼”,自可满足独生子女家庭的陪伴需求,由此也有利于双方原生家庭和谐幸福。而且,孩子随父姓又随母姓,分头抚养,可避免姓氏和抚养方面的纷争。

  尤其是,在“两头婚”中,男方无须付彩礼,女方也无须嫁妆,双方的经济压力都会减轻,相对而言,可以提高年轻人的结婚意愿。事实早已证明,彩礼(即使是天价彩礼)不仅不能作为婚姻的保障,反而有可能为婚姻埋下隐患,比如,让男方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只能降低生活质量,甚至成为日后的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乃至娘家矛盾的导火索。

  当然,“两头婚”也有明显弊病。一者,“两头婚”家庭的完整性会受到影响。男女双方通常各住各家,小孩分头抚养,会影响年轻夫妻的亲密度,也会影响孩子间的亲密度,以及与大人的亲密度。二者,“两头婚”家庭的独立性会减弱,有的独生子女自幼是被原生家庭宠大的,若原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其独立生活能力可能就会较差,对原生家庭就有非常大的依赖性,因此,“两头婚”有可能变成“两头啃老”。三者,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对分开养的孩子,恐怕也会偏心。

  不过,“两头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因此需要兴利除弊。一方面,应引导年轻夫妻充分认识到家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摈弃“各住各家”“分开养娃”等不利因素,以保障“两头婚”家庭的完整性,和夫妻之间的亲密度;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年轻夫妻抚养后代的责任,别把抚养义务完全推到老一代身上,让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从帮助变成义务。此外,还要解决好物质供养、财务、财产等问题,以防止年轻夫妻“两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