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疫后迎数字化新机 促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24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黄婷

  文/黄婷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千行百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疫后的经济复苏也在推动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回顾这一年,国内银行业沉着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为中小企业引入金融“活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银行业加大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42万亿元。

  目光聚焦于制造业大省广东。今年以来,广东银行业强化责任担当,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精准滴灌受疫情冲击大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两大薄弱环节,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和经济发展稳定回升向好作出了贡献。截至9月末,广东银行业投向实体经济贷款规模达7.5万亿元。

  未来的银行不再是一个要去的地方,而是成为一种行为——近年来,这一理念正成为行业共识。疫情期间,银行的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也按下了“加速键”。

  金融机构优化手机APP等“非接触式”服务,保障了基本金融业务不中断;通过互联网开辟绿色通道,大幅提高金融服务时效,支持各类企业迅速复工达产;而数字信贷从根本上改善了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贷款服务,提高了融资的可得性……所有金融创新的成果,最终都以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为依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银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以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效支持国民经济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疫情冲击,各个行业都迎来了新变局,展望2021年,银行业要进一步顺应产业格局发展要求,银行信贷应更多地投入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居民消费升级等领域。同时,金融科技赋能下的银行业,金融服务必将更便捷、更多样、更实惠。

  可喜的是,一波具有新锐气质的金融机构在变革的浪潮中不断涌现。今天,羊城晚报重磅推出《2020年“金融新锐”榜评选》特刊,在回顾梳理2020年银行业发展成果的同时,展望和探求2021年银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