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科学进步需要一些“异类”想法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1月19日        版次:A08    栏目:龙门阵    作者:未开

  □未开

  

  在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永生”显然有悖我们现有的科学常识。在这样的常识下追求“永生”,是否痴心妄想?笔者认为,推动未来社会进步,不妨允许一些略显“异类”的想法。

  人类对自身的探索依然处于进行时,创新在不停颠覆着原来的真理。从提出“海弗里克极限”到端粒的相关研究,我们对抗衰老有了更多科学的认识;从人工肺到纳米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我们对身体的“修修补补”有了更多成功的尝试……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技术,几乎都隐藏着人类社会对“长生”的期待。

  诚然,在追求“永生”的过程中,研究者们提出过一系列“异类”的方案,如用基因编辑技术删除衰老基因实现青春永驻、冷冻人体以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死而复生、将思想数字化上传云端实现永生等。这让人们担心,疯狂的技术会对现有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关系造成冲击,需要对此做出必要的限制。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在以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为典型特征的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常常以未曾预料的方式汹涌而来。但需要指出的是,科技本身并无道德对错,有伦理意义的只是对科技的具体应用。

  在当前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由于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及对社会影响的复杂性、累积性,人们许多关于伦理问题的预判,也带有某种推测性。因此,要真正解决技术的负面后果以及相关的伦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尽早确立技术后果的可接受边界及其规范性条件,而不是限制甚至阻碍科技本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