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惠英(表演剧照,受访者供图) |
欧凯明(表演剧照,文瑶 摄) |
曾小敏(表演剧照,梁喻 摄) |
倪惠英:为粤剧传承留下“教科书” 2020年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倪惠英从艺50周年。如今她依旧在传承粤剧的道路上奔走。其中,她作为主编,领衔编纂《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唱念卷》。 倪惠英告诉记者,粤剧发展了数百年,一代代前辈艺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宝藏。随着时间推移和老一辈艺术家不断故去,抢救粤剧史料、整理形成表演艺术权威教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六七年前,她就开始呼吁要编纂粤剧表演艺术的书籍。其呼吁得到时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的重视。陈建华说:“《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是一个把粤剧留下来的文化大工程。”2017年9月,《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工程正式启动,并于2019年11月出版了五卷之一的“做打卷”。 2020年9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9年度“张庚戏曲学术提名”活动中,《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做打卷》作为理论类著作参评,以高票获奖。这也是该年度唯一获全国戏曲理论著作类奖项的书卷。粤剧是国内戏曲界第一个系统化梳理表演艺术的剧种,令戏剧界同仁感叹。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作为一部集图、文、音、像为一体的教科书和样本辞书,对于促进粤剧艺术的活态传承和生态修复,建构完整的粤剧表演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据悉,编委会计划在今年完成其余三卷(“音乐卷”“舞美卷”“剧目卷”)的编纂和出版工作。 欧凯明:甘当配角让徒弟们多演戏 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粤剧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欧凯明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年轻演员更快成长。 1992年,欧凯明正式成为红线女的入室弟子,老师的教导令他终生难忘。如今,他自己也成为了粤剧传承人。 戏曲是言传身教的艺术,欧凯明一直谨记。“我有十几个徒弟,其中年龄最大的三十多岁,最小的二十几岁。我对他们都是倾囊相授。”他说,“只要我的徒弟是做我的戏,我都会手把手逐个动作教。” 他一向主张年轻人多参加演出,哪怕是晚会演出,即便只唱一首曲或者做一场折子戏,都是一次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虽然正值艺术生命中的兴盛期,但欧凯明时常主动邀约年轻演员同台演出,甚至把自己的角色让给青年演员担纲,自己甘愿当配角。“有时候有人请我们去演出,主办方希望我能多演,但我会和他们说,如果演四场,那我只演两场,其他两场必须由青年演员上。”欧凯明说。 他对徒弟的严格是出了名,尤其是“打”。“那其实也不是‘打’,而是一种‘肌肉记忆’。学生如果动作做得对了,我就轻轻‘打’一下,让他们知道动作做到哪个位置就对了。我觉得,任何时候学戏,‘肌肉记忆’都是必要的。”欧凯明如是解释。在他的教导下,梁文超、陈振江等徒弟快速成长为青年粤剧演员中的佼佼者。 曾小敏:创新传播培养年轻观众 近日,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广东粤剧院计划将演出活动调整为线上展播,包括线上春班之“新年睇大戏”、“粤韵ONLINE”系列活动等。这也是该院培养粤剧观众的创新方式之一。 “振兴粤剧市场需要培育年轻观众。”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介绍,2010年起,“粤剧进校园”项目一直坚持至今;2017年开始,该院又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进来”——在粤剧院内开设了面向学生的“粤剧体验馆”,作为普教基地,定期邀学生们参观体验;“走出去”——成立讲师团,到各大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进行粤剧知识普及。 “要争取年轻人的票房潜力,就得加深他们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曾小敏说,广东粤剧院还尝试进行了二次元跨界合作,根据网游《剑侠情缘三》改编了粤剧《决战天策府》,引来年轻人的追捧。此外,她重新打造传统剧目《白蛇传·情》,使之更有青春气息,吸引年轻人关注。 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所有演出取消。广东粤剧院通过微信公众号,一连十天推出“线上春班”,吸引近10万观众在线观看。随后,“在线问答游戏——粤剧知识知多少”“经典粤剧在线”陆续推出,又收获了不少年轻的观众。 广东粤剧院还在传承方面下大力气。最近,曾小敏呼吁全院所有一级演员都要收徒,“通过带学生,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