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琪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这个《通知》的推出马上在网上引起了一番热议,因为这个看似并不新鲜的要求,多年来一直处于模糊执行的状态当中。之所以会有不少的争议,确实也因为类似要求有着不少的含混性,需要有更多的厘清,才可能形成更多的共识,达到真正既利用当代技术,又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目的。 按照通知的要旨,是“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当前,手机在成年人的生活中确实是工作、社交、消费和游戏的用具,让人们有着无法离开的依赖性。那么给与孩子使用的手机,是安装书籍还是装游戏,安装围棋还是麻将,要不要装聊天软件,监护人是有决定权的。相应地,许多手机也有类似的控制功能。如果简单地把手机当做玩具而放弃有益功能,那么要杜绝进校园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乒乓球、小说、橡皮泥进校园,也是可能让孩子过度沉迷不做作业的。 按通知要求,要“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其背后的含义或许是担心:手机操作过于便捷,容易养懒人。学生用手机,可能书写会退化,答案网上抄;至于老师,看不到学生笔迹,也看不到错别字,无法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真实状态……实际上,这些问题可能是疏于管理的结果,而不应一味怪手机。如果教育体系能强化手写作业、强化老师亲手批改、强化面对面授课的刚性要求,那么在坚守优良教学传统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和手机,只会是如虎添翼的。 通知也提到为了“保护学生视力”,这也是看到了手机使用带来的全社会的“低头族”现象。实际上,保护学生视力,根本之道不在于看多少屏幕,而在于真正减轻学生的身心压力,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在题海战术和升学压力带来的无休止“军备竞赛”下,别说视力,甚至内脏都会退化。20多年前手机还没完全普及的年代,青少年近视就已居高不下,这恐怕不是把手机扔掉就能解决的问题。 如今禁止手机进学校,那么平板电脑、智能手环以及其他更多门类的智能设备是不是有禁止的必要,是不是需要继续把禁止的清单延长?实际上,既然互联网已经不可逆转,那么校园绝对成为象牙塔是不现实的。 技术不断发展,也在努力解决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比如屏幕技术更加健康、对使用时间有更多控制、智能屏蔽广告和游戏、增加监督的透明性等。学校要杜绝手机进校园只要一纸通知就行,但要解决孩子们在“手机时代”的身心和成才问题,则需要全方位的努力。 当然,要做好规划引导和弹性管控会有难度,但若能知难而进,在某些方面做多一点,做细一点,对解决孩子们的成长问题,收效或许会更大一点。
-
即时新闻
“手机不能进校园”:一纸禁令难解根本问题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2月02日
版次:A06
栏目: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作者: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