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承载近300年岁月沧桑,引入游、购、学、研等多种业态

锦纶会馆活化后重新开放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2月06日        版次:A01G    栏目:    作者:李焕坤、唐广蔚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焕坤、实习生唐广蔚摄影报道:精致典雅的清代瓦脊、色彩斑斓的陶塑灰塑、精雕细刻的封檐板……近日,有近300年历史的广州锦纶会馆重新面向公众开放,在保留原来建筑和文化肌理的同时,引入游、购、学、研等多种业态,重现广州丝织行业的历史,探讨当代丝织文化艺术传承。

  锦纶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代广州丝织行业商人议事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广州目前唯一幸存的行业会馆,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2001年因荔湾区康王路拓建,锦纶会馆整体向西北平移近百米,现位于康王南路隧道北出口西侧。

  2019年,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华南农业大学、香云故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改造、活化锦纶会馆,将其打造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香云纱展览馆。经过一年多的修缮与布展,今年2月1日,会馆重新开馆。

  如今走进锦纶会馆,记者看到近300年的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布景和谐、环境清幽,一些角落饶有意趣,展陈会馆历史、丝织贸易历史及香云纱时尚作品及文创衍生品。

  锦纶会馆生活与景观活化设计师、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老师徐先鸿介绍,锦纶会馆的活化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护养修缮,二是景观营造,三是生活营造。接下来,运营方还将聘请修复古建筑的名师继续维护锦纶会馆。

  据悉,锦纶会馆将建设成香云纱文化及岭南非遗文化创新体验阵地,运营方还将在这里策划系列公益展览、艺术节、诗会、茶会、文化沙龙和创意工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