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敏 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考试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以此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不能将35岁作为招聘录用的分水岭。这一建议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榜首位。 冲上微博热搜榜首位,说明这个话题引发了巨大的共鸣,有着广泛的现实依据。蒋胜男说,2007年出台《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时,设置了35周岁的门槛,“这于当时是有特殊原因的”。这个特殊原因,不是这篇小文所能展开探讨的。 但现实中诸多就业单位以此为由,有样学样,拒绝35岁以上的求职者,这是事实。颇有些令人费解。 年轻自然是好的。年轻意味着有朝气,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更具发散性思维。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优点。但恕我直言,不少用人单位眼里的年轻,其内涵要浅薄得多,无非是看中年轻人体力好,能熬能折腾,还不用给高薪。 能熬能折腾当然也是优点。但35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以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而言,35岁还属于青年群体,我们在各种官方文件里,看到不少对青年学者、青年人才的表彰,有很多都是35岁以上。拒绝青年求职,于情于理,都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 这只是纯生理层面的逻辑。从社会层面而论,35岁难道不正是一个人趋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阶段吗?其智慧、经验、理性等,都正是开花结果的时候,完全可以说是就业的黄金时期。以60岁退休而论,35岁之后,还有25年的职场生涯,难道这25年都属于“垃圾时间”了?显然这是一个无需论证的谬论。 一个成熟的单位、一个有追求的单位,当然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要接纳早上八九点的太阳,但是中午的阳光也很好,有时候它更炽热、更耀眼,更能迅速带来万物生光辉的效果。
-
即时新闻
35岁以后是求职垃圾时间?岂有此理!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09日
版次:A01G
栏目:@街谈巷议
作者:林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