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香港特区政府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通讯员供图) |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实习生 沈奕杉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香港特区政府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近日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当前香港政治乱象的治本之策,希望香港选举制度得到完善后,香港能从“治”到“长治久安”。
唐英年认为,“十四五”时期,香港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在香港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过程中,他建议国家给予一揽子政策和补贴支持香港创科企业在内地发展。
完善选举制度确保“一国两制”沿正确方向前进
羊城晚报:您如何看待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唐英年:只有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消除制度机制方面的隐患和风险、确保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才能确保香港特区依法施政和有效治理,才能确保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爱国者治港”是天公地道的政治伦理。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或者地区在其选举制度之下,都会严格要求参选人和治理者必须是爱国者。
羊城晚报:完善选举制度后,如何对待今后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声音”?
唐英年:完善选举制度后,只要是真正的爱国者,我觉得就可以参选并可能胜出。爱国者是治理香港的一个基本原则,同时香港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多不同的意见在香港完全可以得到包容,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全国人大在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中提出“建立全流程资格审查机制”,“我相信会有一套客观的标准去审核每一位参选者。”
羊城晚报:您怎样看待完善选举制度对香港未来的影响?
唐英年:2019年发生在香港的“黑暴”,冲击了香港的整体利益和香港人的生活。香港国安法落地实施后,香港实现了由乱到治,绝大多数香港人感到欣慰。接下来,香港需要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选举制度得到完善以后,我希望香港能从“治”到“长治久安”。
爱国爱港在香港应该成为一个共识。香港的绝大多数人都想把香港建设成为一个更有活力、发展得更好的地方。根据爱国爱港的定义,我们大家都要积极正面地为香港发声并为香港的发展贡献力量,我很希望看到香港社会能共同努力,为香港人的福祉贡献我们大家的力量。我相信,绝大多数香港人都希望香港在经济、民生、社会方面能够有正面、积极的发展,希望香港能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中。
香港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羊城晚报: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您如何看待香港的机遇?
唐英年:过去一年,国家在应对疫情、稳定经济上沉着果断,在新的一年已经开好局、起好步。香港需要尽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定好位、掌好舵、撒好网,迈出发展步伐,继续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角色。香港的优势是金融服务,可以在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人民币的发展作出贡献。
羊城晚报:香港的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唐英年:香港是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典范,不单可以协助完善国家的内需市场,更可以把国际接轨的先进金融服务业技术引入内地,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湾区人口庞大,不论是个人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资,以至发展高端制造业及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需求,都可以利用香港的优势。凭借过往成功的经验,我相信,香港可以发挥两点作用:
第一,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币业务上可以发挥先导作用。金融应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03年,我还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时,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开始起步,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也是主要的人民币融资中心,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规模全球最大,债券发行人包括来自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香港可以利用其经验,透过互联互通的可控渠道,协助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民币业务发展,不论是融通、兑换、支付以至基建层面的活动,香港都可以先导参与,并跟在港的人民币资金池结合。举例说,让香港以先行先试的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试行人民币的资本流通、兑换畅通及产品互通。
第二,香港在国际市场上可以继续担当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作用。当前,美国经济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因此,美元的结算地位不可长期依赖,国际社会要设法降低依赖美元作为交易货币,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国家可以通过优化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机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跟众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方向正确,国家仍可争取并利用好香港这一平台,在贸易结算层面用人民币进行。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势必日益增长,全球资金将会继续流入人民币资产,而香港作为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金融市场的桥梁,定可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可以在香港发行更多人民币投资产品,以及吸引国际投资者透过香港投资国内的人民币证券市场,让国家在国际金融舞台发挥更大经济影响力。
所以,这次参会,我在推动人民币业务及国际化发展方面,建议内地及香港的相关金融主管部门携手提供全盘方略,拟定执行大纲。只要香港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定能继续发挥好香港的独特优势,奠定未来发展新台阶,服务国家,面向世界。
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和补贴支持香港创科企业发展
羊城晚报:国家对香港的一个定位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和短板分别是什么?
唐英年:香港的科研发展与国际接轨,大学机构林立,加上税制简单及税率偏低,容易吸引外资和海外机构驻足,创新发展潜力非常庞大,这是优势。但在客观发展条件上,香港仍有自身局限,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出台正好补上了香港的短板,但还需要国家在政策及资源上提供支持和扶助。
香港仅有700多万人口,市场细小;其次,这个地方寸金尺土,租金昂贵,不利于创科企业发展。还有,香港的传统定位是金融与商业,对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发展的比重偏低。创科企业的创办人一般是工程师或科学家,在这个商业金融主导的环境中,发挥自有局限。幸好,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的科研发展及创科企业培育提供了黄金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花园”,既有人力,又有资源,更有市场。举例说,香港业界的科研成果可以在大湾区落地生产或建立生产基地,提升产量;在销售方面,又可以把大湾区作为“踏脚石”,利用电子商贸方式,扩展至内地其他市场。此外,香港的科研企业更可以在大湾区内地九市中寻找合作伙伴,把业务做大做强。
羊城晚报:您对未来香港发挥好创科作用有什么建议?
唐英年:可能需要国家给予一揽子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包括提供政策配套、特定税务宽减和国家标准咨询服务等,创科企业才有机会盘活及茁壮成长。举例说,香港企业对内地科研项目的法规、认证、审批和税项等较为陌生。此外,在生产地点上,国家也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租金宽免措施,让香港的创科界可以利用大湾区内广大的土地资源作科研中心及生产基地,共创发展机会。
因而,我建议商务部能够就政策和补贴作出考虑,这样,国家可以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给香港年轻人梦想成真的机会,同时鼓励他们到内地感受及领略国家的优点和吸引力,逐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