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时尚阅读时代 勿忘经典阅读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14日        版次:A06    栏目:感悟    作者:陈歆耕

    

  

  □陈歆耕

  

  让人愉悦的自主性阅读

  

  在阅读急剧碎片化的当下,谈经典阅读并非多余。因为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阅读与你息息相关,阅读的深度和宽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从广义上,可以把阅读分成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阅读。从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老师教我们读课本,这叫强制性阅读。另外一种叫自主性阅读,完全由个人兴趣主导读什么。强制性阅读有可能触发和带动自主性阅读,也有可能消灭掉自主性阅读。原因有多种,诸如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等。有的大学生一毕业,就把课本和相关的书籍扔到了旧书摊。不是因为行囊太重,而是强制性的阅读,已经败坏了他的胃口,让他见到书本就反胃。如果一个人能从强制性阅读,过渡到自主性的阅读,阅读就会成为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会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也可能给人生带来完全不同的风景和可能。

  自主性阅读让人愉悦,如果阅读不能让人愉悦,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就难以持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不仅仅在于教孩子识多少字,如何遣词造句,而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文字表达、意象营造、传递心智中感受乐趣。有的家长成天操心孩子考什么学校,重点非重点、一本或二本、名校或非名校,其实,如果你的孩子的阅读兴趣一旦养成,他的未来就不用操心了。

  

  阅读成就了我的婚姻大事

  

  虽然我曾在文学媒体从业十多年,但我本人阅读兴趣点并不在当下。有时因为职业需要,我必须强迫自己阅读一些作品。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我总是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阅读经过岁月检验有定评的经典。

  我童年生长在一个“破四旧”、阅读物极度匮乏、精神贫困的年代。1966年小学毕业,语文课文大多是呼应当时政治环境的时文。可阅读的书籍很少,原图书室的旧书都被当做废品处理掉了。我记得在中学时,从同学那儿借来一套陈登科的《风雷》,被语文老师没收了,因为这部书被当时的报刊批判为“毒草”。因为精神上总有一种饥饿感,有机会时,我就想尽力为自己填充一点东西。

  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高考尚未恢复。高中毕业后,留在学校代课。当时觉得代课是一个临时性的职业,非长期饭碗,就于1974年年底当兵到宁波东海舰队后勤俱乐部当广播员,每天早中晚用唱片播放军号。俱乐部是部队机关的文化活动中心,有一个小图书室,但好书也很少。恰好图书室里有一套《鲁迅全集》,一共20卷。其中10卷是创作,10卷是译著。在业余时间里,我看完了《鲁迅全集》中创作的全部和翻译作品的大部分。四年后,我从东海舰队调到军报当编辑,战友为我介绍女朋友——是舰队门诊部的医生。有人介绍我的情况,说这小伙子在俱乐部时曾读过《鲁迅全集》呢!于是这个小小的信息,把比我早当五年兵、提干也比我早、有点文艺情结的女军医“俘获”了,她就成了我的太太,至今也还是。阅读经典管不管用呢?一套《鲁迅全集》就把老婆“忽悠”到手,这样的事情,在当下这个时代,大概率不会发生了。

  

  不要为三流文本耗费太多时间

  

  有人也许要问,我的职业不是写作,古典文学的修养对于我们来说毫无实际作用,那么我们阅读经典的意义何在呢?从实用角度思考,确实如此。有些典籍,对你的职业、创业可以产生直接作用。从直接作用看,有的企业家运用《易经》的思想和原理,创造中华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有的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维方式,来指导商业竞争,确实也会有实际功效。还有一种实际功效是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弯路,或者避免一些可能带来的磨难。

  时尚阅读指的是对当下新创作的作品的阅读,如果范畴框定在文学,那就是指当代文学。但我这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内容上说涵盖信息、思想、文化、文学,从载体上说,涵盖纸质出版物和多媒体发布的作品(包括音像制品),乃至于游戏。提倡经典阅读,但并不排斥时尚阅读,乃至偶尔也体验一下类似《暴雨》这样的新的叙事类游戏。时尚阅读帮助我们了解当下发生的各种信息,有助于我们来处理各种属于当下的事务,也可以让我们体验同代人的情感和人性状态。但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误吞那些未经甄别的垃圾信息或在那些三流文本里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仅仅沉醉在时尚阅读中,而忘记阅读真正能提升我们精神品质和境界的经典,否则,我们就可能被大量的泥沙裹挟,而错失那些人类思想和精神皇冠上的钻石。

  (摘自《何谈风雅》,陈歆耕著,作家出版社2021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