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大产”一流人才有何检验标准?

罗俊校长:三个“优先考虑”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09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陈亮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亮报道:大学培养的是不是一流人才?“中大产”人才应该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培养一流人才?近日,中山大学围绕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召开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会上表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什么样的人才是一流人才。”

  近年来,中山大学的快速发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3月25日公布的ESI中国内地高校排名,中山大学全球排名154位,比今年1月再进2位,其有2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仅次于北京大学的22个,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并列内地高校第二。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山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系列探索创新。

  罗俊认为,一流大学建设具体标准可总结为“三个首先想到”,那么一流人才也应该有一个明确标准:“对应一流大学要让国家首先想到、让社会首先想到、让学界首先想到。是不是一流人才可以看毕业后是不是被科研机构优先考虑,是不是被国家机关优先考虑,是不是被一流大学优先考虑。”

  “学习和教学都如同练功夫。”罗俊说,练功夫就要找规律,人才培养也要遵循科学规律,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培养标准。“本科生要‘扎好马步’,硕士生能‘登堂入室’,博士生有‘一席之地’。”

  罗俊表示,这十二个字既是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的标准,同时也是对教师和学校有针对性的要求。“不同标准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需要学校加深加快优化内部办学条件和体制机制。”他认为,必须继续完善“五个融合”育人体系,打造高质量人才“摇篮”,进一步加大引进最优秀的教师的力度,优化结构和规模,“坚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和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