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引入企业文旅项目盘活空心村

惠州唤醒乡村“沉睡资产”助村民增收致富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13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陈丽媛

     改造后的茶园村木公幌,保留了浓浓的客家传统风情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丽媛

  

  古朴独特的客家围屋、碧波荡漾的半月形池塘、瓜果飘香的农家菜园……踏入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茶园村木公幌村小组,很难不被这里的青砖黛瓦和浓浓乡韵吸引。每逢节假日,这里呈现一幅游人如织、岁月静好的美丽画面:一批批来自珠三角各地的游客,在崭新齐整的乡道上悠闲漫步,感受淳朴热情的客家风情,体验远离喧嚣的乡村生活。

  将时针回拨到三年前,很难想象,茶园村木公幌仍是一个寂寥破败的“空心村”——断垣残壁、杂草丛生,除了少数留守老人,几乎人迹罕至。

  2018年,碧桂园集团与惠阳区政府签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秋长谷里文旅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创新村企合作模式,通过修复传统古建筑、引入轻奢民宿等举措,将茶园村木公幌闲置的老旧房屋和农田改造成乡村文旅景点。昔日寂寥的“空心村”变成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游客多了,村里各类新业态涌现,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径。

  

  “空心村”成乡村旅游“网红村”

  

  “我们刚走进来时,惠阳茶园村木公幌仍是一个空心村,村民大都外出打工经商,只剩下少量留守儿童和老人。”据碧桂园文旅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年前,茶园村木公幌处处是濒临倒塌的房屋,肆意生长的杂草遮住了古建筑、老围屋的风貌。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客家围屋的传统风格,该文旅项目团队充分调研并吸取当地文化元素,以复原加提升的思路,用最柔和的方式复活村里的古建筑。

  记者日前在茶园村木公幌看到,经过大手笔改造,这里成了一片乡村“世外桃源”,翻新改造后的房屋成了风格特别的轻奢民宿,四周杂乱放肆的杂草被精心打理过的花木园艺替代。周边还配套了精致的客家餐厅、文创活动中心、户外拓展基地等,可以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据介绍,秋长谷里项目建设资金高达3亿元,是一处集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田园观光为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景区,吸引越来越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游客前来休闲放松。

  

  创新村企合作模式盘活“沉睡资产”

  

  “颜值”的外在提升只是茶园村实现蝶变的其中一个表现,更让村民喜闻乐见的是,村里长期闲置老旧的房屋和撂荒农田,随着秋长谷里项目的到来,成为高效增收致富的“资产”。

  “我们创新村企合作模式,村民提供闲置的房屋和田地,企业负责资金筹措、开发建设与运营、产业导入等,项目的土地归属仍是当地村民,双方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合作。”据介绍,碧桂园于2018年3月与政府和村民组成的经济联社签订了长期租赁合同。

  据了解,合同期间,村民可以获得高出市场价格的保底合作费或者项目利润分红,实现从村民到“股民”的转变。项目盘活了“沉睡”的农村资源,将其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资产,村集体和村民的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催生多元新业态助推村民奔小康

  

  茶园村村民李阿姨见证了秋长谷里项目给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随着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越来越多村民选择回乡创业”。

  近年来,茶园村的乡村旅游越来越旺,每逢节假日,秋长谷里项目旗下的三十多间民宿房源常常供不应求。持续走高的人气催生了当地各式新业态,陆续有村民回乡尝试搭上乡村游的“快车”做生意,“空心村”人口外溢的局面得到扭转。

  过去一直在外打工的村民李阿姨,如今也受雇于村里运营的餐饮休闲服务项目,实现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的心愿,还能兼顾照顾家中的孙子孙女。

  “乡村振兴不是单纯地改造基础设施,而是要真正解决乡村缺乏产业支撑,人口外移等关键问题。”碧桂园惠州区域文旅公司总经理杨斌表示,这一项目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