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失控的特斯拉”数据与技术壁垒更需正视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26日        版次:A06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木须虫

    

  

  □木须虫

  

  上周如果要说最热闹的新闻事件的话,当属于特斯拉展台车主维权事件。几经周折,在千呼万唤之中,特斯拉公布了涉事车辆事故发生前30分钟的部分行车数据,又引起了新一波的声浪。这件足够热闹的事件,只是女车主单方面的事儿吗?只是特斯拉一家企业的事儿吗?事件的走向是看看热闹就散了,还是要从更深层次解决更多问题?(4月25日央视客户端)

  特斯拉展台车主维权事件,提取与公布行车数据以及技术检测鉴定,是维权走向实质的关键。然而,从种种迹象来看,检测鉴定的数据又卡在了公信的瓶颈上,维权本身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似乎都走不出尴尬的困局。

  首先,行车数据理论来说,是判断车辆刹车是否失控的直接证据。事件进程中,特斯拉方面在媒体公布的一张事故前约60秒的行车数据表格,其解读一时引发网友的“倒戈”,因为此“数据”显示所涉车辆超速,且有降速过程。然而,理性来说,正确的结论,还要取决于数据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很显然,单方的片面的数据,使得其作为证据天然就有公信缺陷。事实上,女车主及亲属一直就在澄清其驾驶未超速,然而,又陷于难以举证的困境。很明显,这将是信任的死结。

  之所以会如此,还是在于数据的壁垒。车辆的行车数据记录,与飞机、舰艇之类的“黑匣子”功能类似,在技术上可以随车记录存储,也可以同步上传后台。为何消费者购买了车辆,行车数据消费者本身并不掌握?企业或许可以将其归因于商业秘密,的确这是一个合理的理由,但更深层次只怕还是在于垄断数据——更有利于掩盖技术不成熟的缺陷,更有利于握有消费维权博弈的主动权。正因如此,个案的维权才会显得如此艰难。

  其次,如何鉴定争议的属性,独立的第三方“裁判”不可或缺。特斯拉展台车主维权事件不但围绕着谁来检测的公信难题,随着调查的深入,谁能检测的难题也露出冰山一角。报道显示,特斯拉维权仅有成功的个案,成功源于结构性的缺陷,而对于刹车失灵的鉴定,三家机构的三次鉴定都未作出结论。不难看出,技术越先进,掌握技术的圈子越狭窄,这不但使得拥有技术的企业,对产品技术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时,也会导致维权技术制约的短缺和掣肘,形成技术方面的壁垒。

  特斯拉展台车主维权事件,女车主所踩的虽然只是一辆车,但发酵了几天之后,她所踩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汽车的品牌,更可能是踩到了智能汽车发展的一个痛点——智能汽车的事故鉴定该怎样靠谱?事涉公共安全如何能倒逼企业尽责?毫无疑问,这些更需要监管跳出个案的视野,在如何消除数据与技术的壁垒上,有更多的措施,有更针对性的作为,不能只由消费者单薄的力量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