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释放了哪些重大讯息?

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 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前瞻布局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28日        版次:A07G    栏目:    作者:沈婷婷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27日上午,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开幕,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作了题为《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报吿,对深圳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作出全面回顾总结,对深圳今后5年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释放出事关深圳未来发展的诸多重大讯息。

  

  创新驱动

  积极参与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体制

  

  羊城晚报记者看到,在“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这一章节,报告鲜明提出,深圳要“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

  目前,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均超7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未来5年,深圳将如何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报告给出详细“路线图”——

  以主阵地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

  积极参与构建央地协同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底层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力度,实施“三首”工程。做实做优“科创中国”建设试点,加快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建设,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

  

  高质量发展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6G等前沿领域

  

  加快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深圳力量,将是贯穿深圳未来发展的一条主线。如何为全国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报告指出,深圳要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打造一流“深圳质量”、构建先进“深圳标准”,塑造时尚“深圳设计”,提升优质“深圳服务”,树立响亮“深圳品牌”,以深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比如,建设世界级地标性商圈和高品质步行街,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等。

  另外,深圳要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主动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增强高交会、文博会、慈展会、海博会、全球招商大会、人才交流大会等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根据报告,深圳将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深圳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动能,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前瞻布局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

  

  民生福祉

  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建“高中园”

  

  报告中指出,深圳持续将财政支出近七成投向民生领域,切实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

  备受关注的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妥善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休、午餐问题,基础教育学位比2015年增加近30%,办学质量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全国领先,高等教育处于历史最高位,高校数量从9所增至15所。

  在报告的民生清单中,报告还提出“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计划和“高中园”建设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约90万座。

  针对不同阶段教育,报告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开放发展、职业教育高端发展,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奋斗目标

  未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

  

  报告提出,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报告中显示,深圳未来发展要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