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浩夫 陈泽云 摄 |
毛浩夫是江西干部学院现场教学老师,2014年从英国赫尔大学金融系毕业回国。在南昌工作两年多后,他回到家乡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旧址的一名讲解员。出生于红色文化家庭的他,坚定地传承祖父、父亲的红色文化宣讲事业。他的爷爷毛秉华是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馆长,被称为“井冈山精神第一宣讲人”。 羊城晚报:从事红色文化宣讲六年,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毛浩夫:我跨行选择红色宣讲事业,有机会到外面学习参观各种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另外,我也会做一些乡野调查,调查期间了解到很多祖孙三代共同守护不知名烈士墓的故事。每当看到一行行烈士的名字,一座座历史的坟墓,就能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羊城晚报:你如何理解“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毛浩夫:爷爷出生在井冈山脚下太和县的一个农村。他的二哥是一名红军战士,1930年牺牲在太和县。爷爷经常讲他小时候填不饱肚子,几乎要被送去当和尚的故事。所以,爷爷对中国人要站起来的那段历史感触很深。 而我是“80后”,生活在中国经济起飞、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有我们这一代的感悟。在我看来,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既要讲好井冈山的历史,也要让人们了解井冈山的变化和发展。 在新时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神山村让我深刻体会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如何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记得小时候去神山村,都是土坯房。2017年井冈山宣布脱贫摘帽后,爷爷带我去神山村实地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通过产业脱贫,村民种植赖梨、生产农副产品,实现了收入增长。 羊城晚报:你认为新时代应该如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毛浩夫:我可能会更加注重在红色文化宣讲内容方面的更新换代。不希望一堂课讲一辈子,而希望大家了解到,井冈山从过去一步步走到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也希望实现“红色+”,比如“红色+旅游”“红色+文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