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光辉会议决定工农红军前途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07日        版次:A04    栏目:往昔峥嵘    作者:董柳、张豪、柳卓楠、杨逸芸

     古田会议会址内部 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摄

     红四军在长汀首次统一的全套军装 受访者供图


  92年前的冬天,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内,举行着一场百余人参加的会议。当时,窗外下起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会场内生起了炭火取暖……

  90多年过去了,石板上烧炭取暖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不少游客对这些镌刻着时间印记的炭迹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抚今思昔。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这里召开的会议,决定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前途和命运——

  

  古田会议确立“党指挥枪”

  

  古田镇廖氏宗祠,始建于1848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客家四合院式院落。它的身后,“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耀眼夺目。

  1929年,中国共产党八岁。当时,党领导的红四军内部,对有关建军的系列重大问题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这年,毛泽东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究竟要建立一支怎样的武装?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游击赣南、闽西后,在军队建设问题上,领导人之间产生了分歧。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党的七大在福建龙岩召开,毛泽东打算通过总结过去斗争经验解决红军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但他的正确思想未被多数人接受。大会改选了中共红四军前委,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没有继续当选。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协助指导地方工作。失去毛泽东正确领导的红四军在“政策上发现许多错误,党及红军组织皆松懈”,军内存在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八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

  9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召开的红四军党的八大,由于认识不一致,大会未获结果。

  8月下旬,陈毅到达上海汇报红四军工作。陈毅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周恩来、李立三的多次谈话要点,代中央起草了对红四军工作的指示信,并经周恩来审定,对红四军党内发生的争论问题给出了明确结论,信中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红军建设基本原则,要求中共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给中共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

  古田会议纪念馆讲解员李梦娟介绍,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一场漫天大雪下得沸沸扬扬,古田镇廖氏宗祠内,红四军党代表、士兵代表、地方干部代表和妇女代表共120多人齐聚一堂,参加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毛泽东当选前委书记。

  古田会议第一次以决议的形式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决议再次提出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决议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指明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方法;决议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

  

  首套红军正规军装诞生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一套简朴的军装静静地躺在玻璃展馆内,历经岁月洗礼,显得有些破旧,领子也已磨出了毛边。

  这套军装的上衣为中山装式,正面共有四个口袋,领口佩缀红领章;裤子为普通样式,配有一副绑腿;军帽参照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上面缀有布质红五角星帽徽。

  古田会议纪念馆讲解员李梦娟介绍,这套军装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第一套正规军装,于1929年3月在福建长汀被设计、制作出来。

  当年,由于经济困难且长期处于战争环境中,红四军服装各式各样、形形色色,大部分战士的服装相当破旧,很多人穿着从老家带来的各式各样的长衫短袄,急需更换补充。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便于行军作战和内部管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主要领导人决定拿出一部分军饷,制作4000套军装。自此,红四军战士们穿着这套军装,开启了漫漫征程。

  细心的观众留意到,这套军装上衣领口上面配着绣有黑边的红领章,为何红领章的四周绣着黑边?李梦娟的回答解开了观众心中的谜团:当时恰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了纪念列宁而有了这样的设计。  

  

  写在墙上的留款信

  

  “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里)。红军”。古田会议纪念馆内的这幅藏品,同样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成为红军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物证。

  1929年8月,国民党调集闽、粤、赣三省的兵力“会剿”闽西革命根据地。为了粉碎“会剿”,红四军决定由军长朱德率领二、三纵队向闽中进军,其间经过福建省漳平市杨美村。由于当地群众对红军不甚了解,再加上当地土豪劣绅散布流言污蔑红军,全村人心惶惶,纷纷躲进深山老林。当时,杨美村有个腿脚不便的老人叫苏观泗,全村只有他一人留了下来。

  朱德率部队到达杨美村时,正值中午,部队没米下锅,为了购买粮食,红四军战士跑遍全村,在一间小杂货店里找到了苏观泗老人。战士们耐心地向老人解释了红军的宗旨、任务和纪律,同时请他帮忙购买粮食以解军中之急。在他的带领下,红军战士来到了苏观泗堂弟苏和家中。由于苏和不在家,在苏观泗应允下,战士为主人留足口粮后,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下26斤大米,留下购米款,并在墙上写下这封留款信。

  红军走后,村民回来发现并未丢失一针一线,又听了红军题壁留款的经过,对红军赞不绝口。同月月底,红四军回师再次经过杨美村时,乡亲们不但没躲避,还热情招待红四军,积极协助侦察敌情,自告奋勇当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