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有多项涉及中国移动的相关投诉,多位用户表示,中国移动方面以赠送手机、智能音箱等吸引用户升级5G套餐,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对于“被贷款”现象出现的具体原因,《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邮件的形式向中国移动进行询问,但截至发稿,中国移动方面尚未做出答复。(5月13日《证券日报》) 运营商为了让用户进行5G话费套餐升级,推出相关“分期产品”,本身其实并无问题。正如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从贷款返还的形式来看,无论是每月分期贷款的金额还是利息都是由运营商支付的,用户如果能够做到按时缴纳套餐资费,就不会出现逾期的问题。问题在于,有部分营业员没有尽到告知义务,淡化了风险。如只对用户宣称是优惠购物,承诺升级话费套餐返还优惠券,结果却变成了“分期贷”。 运营商对营业员进行培训时,应要求营业员对客户告知风险,督促营业员履行好告知义务。但目前各运营商为了争夺5G用户,给下属公司及营业员下派任务,基层营业员为了拉动业绩,没能履行好告知义务,运营商对此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不能只让部分急于拉动业绩的营业员“背锅”,关键还是运营商的管理出现了问题,甚至可能存在变相纵容营业员损害用户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利的问题。 5G是发展趋势,运营商争夺5G用户也无可厚非,但运营商要尊重广大用户的合法权利。营业员涉嫌侵犯用户知情权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运营商不能视而不见,要加强管理,避免类似问题再出现。 监管部门也应及时介入调查,对侵犯用户权益的行为,予以叫停并进行相应惩治;监管部门还要督促运营商尊重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加强管理,加大对营业员的培训力度。运营商也要完善相关流程,起到更好满足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的作用。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也要多留一个心眼,不能对运营商、营业员的宣传盲听盲从,要增强防范意识,认真了解相关条款,避免自己被忽悠,在权益受损后,也要积极维权。 运营商争夺5G用户,不能成了一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混战”。不仅是争夺5G用户乱象,近年来,移动、联通、电信等电信运营商在通信资费套餐等方面屡屡被曝出问题。比如不久前引发舆论热议的,早已经取消的漫游套餐费一直在收取。去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其中就指出中国移动存在“不知情定制等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中国联通存在“套餐数量多、看不懂、选择难”等问题;中国电信存在“套餐复杂、用户难选择”“新老用户不同权、虚假宣传不限流量”等问题。对于电信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还需要加大整治力度,铲除行业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