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从诚信档案到失信惩戒、诚信“红黑名单”,信用已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张“通行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如今,在广东,从公检法机关到税务、住建等各部门,全社会正合力共建社会信用体系。如何推动形成讲诚信、守信用的风气?即日起,羊城晚报开设“诚信建设万里行”栏目,深挖诚信建设广东经验,为铸造诚信风尚贡献舆论力量。 (张璐瑶) 网上明艳照人的“白富美”,现实中可能是骗钱的“抠脚大汉”;热心帮你“退款”的“客服”,可能是诈骗分子……近年来,互联网和电信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但同时,有不法人员借助电信网络平台实施诈骗,破坏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如何铲除诈骗滋生的土壤,守好群众的“钱袋子”?近期,公安机关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亮出一记记重拳。 公开惩戒5000余名涉“两卡”失信人员 根据全国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现场会部署,今年4月,公安部将把损失100万元以上案件全部列为督办案件,集中开展大案攻坚。 在广东,根除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是警方近年来重点开展的行动。 自去年10月,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人民银行、最高法、最高检和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合开展重拳打击从事收购贩卖“两卡”(银行卡、电话卡)的“断卡”行动以来,广东重拳出击,截至去年年底连续公布两批共5000余名涉“两卡”失信惩戒名单。 名单涉及银行卡失信人员及不良信用通信用户,被惩戒人员涉及出租、出售、出借银行账户,买卖银行账户,冒名开户,出售、出租、出借手机卡等多类违法事实。 根据惩戒办法,被列入银行卡失信惩戒名单的单位及个人,5年内不能用网银、不能刷卡,5年内不能用微信、支付宝扫码、转账、发红包。被列入手机卡失信惩戒名单的不良信用通讯用户,其名下的所有手机号码、固话号码、无线上网卡和物联网卡等通信业务将一律关停;5年内不得为其办理通信产品新入网业务,并将其个人或单位信息向社会公布。 今年已破获电网诈骗案6400余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月27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在京联合启动“全社会反诈总动员”全国反诈防诈系列宣传活动。全国各地掀起“全民反诈”的热潮。 在广东,省公安厅积极落实相关行动,于4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展“八大专项行动”,把“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列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广东省公安厅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政委罗宁妮介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进入了活跃期。为最大限度避免群众被骗,减少群众损失,广东警方构建了技术反制、预警劝阻、宣传防范三道防线。 同时,根据“八大专项行动”安排,在“全民反诈”行动框架下,广东公安整合资源、主动进攻,重点打击网络贷款诈骗、网络兼职刷单诈骗、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网络交友诈骗“四类诈骗”和虚假网络投资平台、网络赌博平台“两个平台”,开展全链条打击,确保6月底前实现案件、警情“双下降”工作目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底,广东公安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400余起,抓获嫌疑人7900余人,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2.48%、95.81%。广东省市两级反诈中心累计成功劝阻潜在受害者约401万名;累计封停涉案电话49万个;在银行配合下,止付涉案银行账户10万余个,止付赃款32.6亿元;为全省330位本地事主返还被骗资金2400余万元。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