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汕头:活力特区 迎头赶上

聚焦五大战略定位,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20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赵映光

     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图为汕头开放广场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梁喻 摄

     ▲汕头深化侨批等特色侨乡文化研究利用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摄

     南澳岛新开的水上运动项目受热捧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摄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  璇 林  洁

  执行统筹:马汉青 林兆均 胡  军 

  

  文/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从年初登上全球华人春晚,潮语歌曲《我爱潮汕小吃》刷屏海内外“朋友圈”;到多部重量级影视作品落地取景拍摄,“引爆”网友关注;再到“五一”期间入围“新晋旅游热门城市”……汕头正逐步由“网红”走向“长红”。

  风头正劲的发展势头背后,是汕头近年来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不断提升城市软硬实力及“两个文明”水平、统筹优化城乡发展的努力和坚持。

  当前,汕头正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通过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等五大战略定位,乘势而上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东翼重要发展极,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把汕头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翻身仗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五一”期间,南澳县成了汕头这座“新晋旅游热门城市”中的“网红”打卡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南澳县携手佳兆业航运集团推出的多个亲海娱乐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这座海岛增添了许多夏日滨海风情。

  佳兆业航运集团是深圳一家大型综合性港航企业,其在汕头布局旅游产业,是近年来汕头大力招商引资的成果,也是汕头推动深汕深度协作走实走深的具体体现。而汕头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城市发展机遇,则是佳兆业航运集团选择在汕头落地项目的重要原因。

  营商环境是企业投资兴业的土壤,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近几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汕头在今年的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上再次发出“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动员令,并承诺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全力搬掉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收红包、融资难税负重、交通秩序差、建筑领域审批效率低、环境卫生不整洁等‘五座山头’”。

  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年11月起,汕头正式开设政企“直通车”平台,成立工作专班,开设企业直接反映诉求的网页和热线,加强政企沟通,打通政府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5月上旬,汕头市政企“直通车”工作会议已召开五次,一件件“老大难”问题被摆上了“直通车”的桌面,各部门“不回避、不推脱”,给参会企业留下深刻印象。

  日趋向好的营商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项目落地汕头,还有许多社会组织、企业陆续走进汕头、了解汕头,寻找合作商机。

  

  补短板

  实现城市软硬实力双提升

  

  今年3月29日,汕汕铁路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国内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隧道顺利进入盾构施工阶段;“五一”期间,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这里未来将成为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以及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对汕头乃至整个汕潮揭都市圈的“内联外通”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和沿海城市,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一直是汕头这座百载商埠的城市基因。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将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对接“双区”、联动“双城”、放眼海内外,在多方互通、兼容并蓄中实现城市软硬实力及“两个文明”的同步提升,打造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

  在硬联通方面,汕头以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互联互通水平为主攻方向,正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承湾启西、北联腹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推动构建汕潮揭城市群现代立体交通,推进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快速干道等一批支撑“串珠成链”的骨干交通设施工程。

  在软衔接方面,汕头正围绕深汕深度协作协议内容,细化具体项目、具体平台、具体政策,探索共建产业园,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深度协作新模式;深化与珠三角地区龙头企业的项目对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等的交流合作,在主动融入“双区”“双城”中实现借船出海。

  即将到来的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不仅是汕头经济特区推动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有利契机,也是汕头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的极佳窗口。对此,汕头市提出要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乡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发扬好特区精神、红头船精神、侨批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今年1月,《汕头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印发,提出以“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激发活力、形成品牌”为路径,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从“八个一批”精准发力,努力开创汕头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局面,加快建设立足粤东、面向全国的区域文化高地。 

  

  强优势

  写好新时代“侨”文章

  

  放在全省发展格局中,汕头是急需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又是承担沿海经济带东翼振兴发展历史使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因此,谋划好产业布局是引领汕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汕头市政府近日发布的《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汕头市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时尚潮派服装、动漫玩具、精细化工、印刷包装和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八大重点发展工业集群,加快建设汕头六合、龙湖龙东、澄海莲花山、濠江滨海、潮阳海门、潮阳金浦、潮南两英、潮南井都等八大重点产业片区。

  这一导向,也鲜明地体现在今年汕头市重点建设项目的97个产业工程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总部经济、商贸物流等项目得到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成为趋势。

  回首过往,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依托侨乡优势,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如何书写新时代“侨”文章,把“侨”的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摆在汕头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

  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是汕头努力的方向。据悉,汕头将依托华侨试验区、侨梦苑等涉侨重大平台,在聚侨惠侨、金融服务、数字经济、华文教育等领域创新体制机制,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来汕投资兴业、参加祖国建设;同时全力织好“三张网”、开展“一十百千万”工程、实施“六个行动”,深化侨批、潮剧、潮菜等特色侨乡文化的研究利用,争取在汕头举办华侨文化节等涉侨品牌活动,以情留根打造全国侨务工作典范。

  其中,“一十百千万”工程,包括升级改造一个华侨历史文化博览街区,建设十个“最美侨村”,打造“百千万”华侨华人经济文化活动品牌;而“六个行动”则涵盖“同心筑梦”领航行动、“侨菁新星”培育行动、“四海聚力”引侨行动、“暖心融情”护侨行动、“以文化人”聚侨行动、“海外联通”亲侨行动,这是汕头对推动华侨与祖国、与经济特区深度融合路径的探索。

  

  数据眼

  

  ●2021年第一季度,汕头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28.06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08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1.50亿元,同比增长28.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30.48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1年第一季度,汕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3个和1.0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71亿元,同比增长27.6%;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65.2亿元,同比增长26.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68亿元,同比增长13.2%,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