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业余成大家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23日        版次:A07    栏目:横眉冷对    作者:杨小彦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古人不仅不做个展,高雅如“士人画”这样的作品,全是业余之作,不能成为专业,否则,就会流于匠气,不入雅眼。也就是说,古时画者书家,全是爱好而已,书画是同道间切磋的媒介,以及自我修行的不二途径,而不是如今所说的“艺术”!

  古时候根本就没有今天意义上的这种“艺术”,更遑论金银铜奖了。我怀疑元人倪云林、明人董其昌如果突然活过来,迈步走进展厅,一定惊吓不已,全被眼前的辉煌杰作弄傻搞懵。

  中国文化当中积淀着浓郁的诗性,但诗人画者书家,圈子内互相赏识,却绝对不能成为职业。宋有皇家画院,进画院做个待招之类的小文官,算是职业艺人。可自入元以后,这类小官就不为诗人画者书家看重。董其昌提倡南宗,标举士人之气,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坚持否认院体画的价值。至于董本人,最后官至大学士、太子太保,算是位极人臣,相当于今日的国级待遇,书画之类于他完全就是业余爱好而已。

  此点迥异于西方。15世纪文艺复兴三杰,其实是标准的工匠,为能拿到教会订单而彼此竞争,没有丝毫“士气”,更谈不上“斯文”。其中的达·芬奇,因爱好广泛,钻研精神十足,画着什么时,突然会去琢磨其他,耽搁了正事,总是不能准时完成订单,晚年居然陷入困窘。幸好法王把他接到法国给养了起来。米开朗基罗就不同了,他是一个出色的工作者,按时、按量、超质完成任务,所以终生订单不断。死了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个生活简朴的艺术巨人,原来还是佛罗伦萨艺术界最富裕的人。

  业余而成大家,这才是我们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