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再助三个失散家庭团圆

走失逾20年,三个孩子同天认亲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25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郭起、焦雪珂、冉梦婷

     徐先生一家团聚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郭起  通讯员 焦雪珂 冉梦婷

  

  5月20日上午,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共乐派出所会议室里的景象更让人暖心。三个饱受骨肉分离痛苦的家庭,在20多年后,终得以团圆。看着眼前亲人团聚的一幕,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26年辗转被三家领养

  

  “走近看看,像不像你儿子?”“是是是!我的儿子一眼就认得出来。”第一例认亲的徐先生夫妇见到孩子时激动大哭,一家人紧紧相拥,享受着26年来难得的团聚。

  1994年11月20日,家住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徐先生夫妇外出办事,留年仅4岁的小明(化名)一个人在家睡觉,回家时发现儿子不见踪影。他们立即向当地警方报警,可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有限,这一找就是26年。

  “我们全国各地都跑遍了,到处贴寻人启事,最后卖掉房子,就是为了找儿子。参与公安机关‘打拐行动’半年多,只要听到有一个疑似的小孩,我们就赶过去看,可每次看都不是。”徐先生回忆道。

  今年32岁的小明,现居珠海,他对小时候仅存的记忆是家附近有一个红色的柱子。4岁的他从贵州被拐到了福建省莆田县后,不久又辗转到了广东,经历了三对领养父母。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明在深圳录下了DNA信息,没想到梦想成真了!“他们吃过的苦比我多得多,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他们……”小明紧紧握住父母的手说。

  

  儿子疤痕妈妈永不忘

  

  还没等小华(化名)走进会议室的大门,第二对认亲的王女士夫妇就已经红了眼眶。他们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去。如今的小华已比王女士高出一个头,王女士双手紧紧地握住小华的双臂,用家乡话喊着小华的乳名。

  2001年8月19日,是王女士夫妇刻骨铭心的一天。王女士独自一人带着5岁大的儿子小华买菜时,一个转身的工夫,小华就消失在人群中了。家人急忙四处寻找、打听均无音信,夫妻二人整日以泪洗面。

  2009年8月,王女士夫妇抱着一线希望,到昆明市官渡公安分局报警求助,民警随即采集了夫妻二人的DNA血样,并将信息录入全国打拐DNA库进行检验、比对。直到2018年小华来到深圳打工,宝安公安分局民警进行日常数据采集时,将他的信息也录入了全国数据库,这才促成了一家团聚。

  认亲现场,王女士向民警指出小华小时候受伤后留下的疤痕,一处在下巴上,一处在右耳后面。“儿子的疤痕,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他就是我找了快20年的儿子……”对王女士来说,儿子走失多年的锥心之痛,此刻终于得到了化解。

  

  走失23载日夜盼聚首

  

  “儿啊,我是爸爸,这是妈妈。你还记得我们吗?”第三对认亲的黄先生夫妇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儿子,泪流满面。

  对于4岁那年在贵州贵阳走失的情景,小刚(化名)脑海中已经没有了印象。如今28岁的他,面对突然出现的亲生父母有点惊慌失措。和父母聊了几句之后,小刚开始不停地摸鼻子,掩饰着自己起伏的心绪……

  黄女士记得,1997年10月11日,那天下着雨,穿着雨鞋的小刚和表弟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菜,懂事的小刚还帮妈妈提了两个食品袋。可妈妈挑选完菜品,回头一看发现只有表弟站在身边,起初以为小刚偷跑到旁边去吃零食,谁知道小刚却再没回来。

  爸爸黄先生为了找孩子,直接住到了火车站附近。火车一来,只要看到和小刚年纪相仿的小孩,他一定要上前看得清清楚楚。小刚的妹妹因无人照顾被送到外婆家寄养,一人在家的她被开水烫伤。那一年,全家被愁云惨雾笼罩。

  2017年,黄先生夫妇二人到宁夏银川务工,到当地派出所配合警方采集了DNA信息录入系统。他们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深圳,儿子小刚也在偶然的机会找到宝安公安分局流塘派出所录入DNA信息,才有了今日的团圆。

  

  警方提醒

  

  疑似走失被拐人员及其父母均可免费采集血样

  

  在认亲大会的最后,三个家庭分别将锦旗赠给民警。他们满含热泪,感谢民警为这场团圆付出的不懈努力。

  “有很多走失家庭可能不了解警方的寻亲工作,一直以来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开展寻子行动,很可能错失最佳的寻人时机。”宝安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刘帆表示,希望大家多多关注“DNA比对寻亲绿色通道”政策,“所有疑似走失或被拐的人员及其父母均可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身份信息证明,到宝安公安分局辖区内就近派出所或刑警大队免费采集血样,积极提供线索,助力走失被拐儿童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