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俊 槟榔是一种休闲食品。今人嚼槟榔,古人亦然,其中还隐藏着一段令人争论不休的故事。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处说的是南朝刘宋开国之君刘裕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事迹。刘裕能“气吞万里如虎”,少不了东晋末年大臣刘穆之的帮助。刘裕领兵在外时,正是刘穆之留守建康,让刘裕没有后顾之忧。 作为刘裕最为倚重的大臣,刘穆之除了能力强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嚼槟榔。魏晋南北朝时期,产于南方热带地区的槟榔成为当时南方贵族们的高级“零食”。 《南史·刘穆之传》记载,刘穆之年少时家里很穷,但他却很讲排场,爱吃山珍海味,经常前往妻子的兄弟家蹭饭,多次受辱却不以为耻。刘穆之的妻子江氏明达事理,对其多有劝阻。 有一回,江家宴会,刘穆之再次固执前往,饭后说要嚼槟榔。江家兄弟戏弄他说:“槟榔消食,你却常常吃不饱饭,要这东西干吗?”刘穆之备受羞辱,狼狈退场。 看到丈夫蒙受如此羞辱,江氏竟将自己的头发剪下,拿到集市上换钱买来酒食给刘穆之,谎称是她兄弟用来招待刘穆之的。从此以后,刘穆之的妻子便不再对着他梳洗打扮,其原因大概是害怕刘穆之发现破绽。实际上,割发在古代被称为“髡刑”,是一种很重的精神惩罚。但聪明过人的刘穆之还是发现了妻子的谎言。 后来,刘穆之得势,担任丹阳尹,便专门设宴款待小舅子们,江氏听说了之后,以为他要报复江家人,竟哭着跪地求情。刘穆之明白妻子心中有所忧虑,便对她说:“我没有怀恨他们,你不用担心。”不过饭局上酒足饭饱后,刘穆之叫厨子用金盘子端了一斛槟榔出来,要送给江氏兄弟嚼个痛快。 史书中没有提到江氏兄弟见到这盘槟榔时的内心感受,不过,刘穆之的这一斛槟榔里,却也隐藏着自己的“心眼”。毕竟,“斛”在古代可是不小的计量单位,少说也有几十斤之重。一次性搬出这么多槟榔,很难说刘穆之心中没有自己的“小九九”。 以常理推之,即使刘穆之并未多说什么,江氏兄弟也明白这斛槟榔的意思,当时他们内心必定感到羞愧甚至惶恐。 对于刘穆之的做法,后人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诗仙”李白对刘穆之的做法恐怕是持肯定态度的。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他本想通过张说、张垍父子的引荐得到玄宗重用,不料却遭冷遇,还被置于终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别馆”,当时又遇阴雨连绵,李白的生活颇为艰难。 深感自己受到愚弄,李白作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抒发心中的苦闷之情。其中写道:“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意思就是:“有朝一日,我也会用黄金盘盛满槟榔让你们嚼个痛快。”李白在此处化用刘穆之的故事,想着自己以后若能飞黄腾达,也要让那些曾经轻视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不过,南宋诗人陆游对于刘穆之的做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在《读史四首·其四》中写道:“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不就区区数颗槟榔嘛,堂堂丹阳尹竟然一直记挂在心上,可见心眼太小了。看来,人们对刘穆之藏在槟榔里的这点儿“心眼”显然是心知肚明的。刘穆之想用槟榔翻翻旧账,从而抚慰一下自己当年受伤的心,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举算不上心胸宽广。
-
即时新闻
藏在槟榔里的“心眼”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27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善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