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惠州要用好优势、释放潜能、加快发展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31日        版次:A06    栏目:专家观察    作者:林海生、陈骁鹏、莫斌斌

  产业是大湾区经济“主战场”。经过20多年发展,惠州构建起以电子信息、石化能源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近年来,惠州围绕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和独特生态条件,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生命健康新支柱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超5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惠州,包括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国机,民资头部企业也纷纷抢滩惠州。根据《惠州市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今年惠州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4项,总投资6953.3亿元,投资总额创历年新高;其中,135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占比超87.6%,总投资5391.74亿元。

  进入新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阔步前行,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加快推进,在广东“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惠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

  “十四五”期间,惠州提出: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完成GDP突破6000亿元的“硬任务”,达到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软目标”。

  “惠州产业和人口的增长潜力巨大。”惠州学院教授刘薰词认为,惠州增加人口有着充分的自然条件,目前惠州土地开发强度仅为10%左右,远远低于周边城市,优越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可以吸收大湾区的产业、企业到惠州落户。

  “惠州要有开放心态和思维,利用好大城市的辐射效应,争取少‘虹吸’多辐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指出,惠州要用好优势、释放潜能、加快发展,例如依托惠州“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承接大城市更多辐射效应,强化与周边城市公共服务连通共享,夯实自身制造业基础,增强城市吸纳产业和人才转移承接能力,提高对工程师、技术工人、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的吸引力。